大宋宣和遗事_太上皇玉辇銮回 绍兴帝西内兵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上皇玉辇銮回 绍兴帝西内兵陈 (第1/4页)

    “太上皇还自镇江,上出郊奉迎。太上皇乘七宝辇,戴玉并桃冠,着销金红道袍,入自兴宋门,都人皆夹道观之,无不欣喜。”

    无论后人怎么记载,对于持盈来说,那一天都如同是他人生的某种开始,或者某种结束。

    他离开汴梁的时候太过匆忙,只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禅让仪式,都城的百姓甚至还不知道江山换了主人。而等到半年以后他再回来,便俨然是太上皇、教主道君皇帝的身份了。

    大辇进入汴梁城郊以后,越走越慢,持盈在车驾的辘辘前行中昏昏然闭上了眼睛。

    不知怎么过了多久,裙网上的珍珠沉默了下来,周遭寂寂,唯有一阵阵的风声。

    纱帘被挑开,阳光洒了进来,持盈被照醒,迷蒙着双眼去看,朦朦胧间只看见一个颀长的人影,踩着朱漆辇踏,穿淡黄色大袖襕袍衫,戴朝天幞头,躬身向他看来。

    持盈将将睡醒,眼前似乎还有一层白翳,一时之间忘了今夕是何年,只知道面前人穿着皇帝的袍服,迷迷糊糊地脱口喊道:“六哥?”

    他隐隐约约记得赵佣这么大时,自己好像还是个垂髫小儿,于是就去扯他的袖子撒娇道:“我刚刚睡着啦。”

    赵煊被他上扬而亲昵的话音弄得一愣,而持盈随即清醒过来,眨了眨眼睛,拉他的手也顿住了。两个人的手就都尴尬地停在了半空中。

    持盈看清楚了那是赵煊。

    一个崭新的赵煊。

    从相貌上来讲,他并没有什么改变,仍旧是那样瘦削,甚至眉间那道竖纹都还在,只是他不再用粉膏去遮蔽它,而是大大方方地将之坦露在持盈眼前。那是一种大方与得意的姿态。

    并且他很难得地在持盈面前笑了,很温顺地道:“爹爹好吗?”

    持盈没想到半年不见,他开口竟然是这一句话,一时之间很感怀他的孝顺——东都还没被包围以前,赵煊时常遣人问安。每逢人来,第一句话便是“爹爹圣躬安否?”紧接着告诉他朝廷人事升迁、变动的缘由,仿佛一个如履薄冰、手无实权的天子。

    事实上,持盈身在东南,根本无法影响国都,只是赵煊的问候叫他觉得熨帖。因此嘴上每每说“官家自裁决,不必问我。”又很满意他的作为。

    “我好,你好吗?”他想到此节,索性手上一用力,将赵煊拉到自己的身边坐好,很爱怜地摸摸他的额头,“这些天你辛苦了。”

    往常他触碰赵煊的时候,赵煊总会敏感而警惕地躲开,仿佛他手上有刺那样,但现在却难得地坐在他身边,两个人的衣袍都层层堆叠交织在一起。

    持盈透过帘子看一眼外面的景象,尽是连绵的阡陌,想来车辇才行到汴京郊外:“不是说在兴宋门等,怎么跑到这么远?”

    赵煊低下头,仿佛有些羞涩地道:“想见爹爹,因此早来了。”

    持盈见他这个样子,仿佛是一个新郎官似的,大笑道:“我总会到的,你急什么?”

    他这话不知戳中了赵煊哪一点,他闷闷地道:“臣还以为爹爹不回来了。”

    持盈原本觉得他变得有些圆滑,不似从前那样老实。但这话一出,才发觉面前这儿子不过一个一十九岁的小郎君,长到成年头一回离开父亲的庇护,就得去防御外敌。

    他替童道夫设想、为蔡攸考虑,怎么没想过他这个孩子呢?

    于是搂着他的肩膀:“爹爹怎么会不回来呢?”

    若说原本的和睦有些试探的成分,毕竟他回到东京以后就要受这个儿子辖制了,此刻却是真心实意地道:“你做得这么好,我很开心。”

    赵煊被他搂在怀里,父亲身上的那股金颜、沉香混成的降真香气涌入他的鼻尖,他想起那个月夜父亲也这样搂着他,转眼间已经半年了。他做了皇帝,也已经半年了。

    他为这迟来的夸奖感到痛心和悲哀,如果早一两年得到温柔、关怀的话语,他愿意为父亲而死。可是现在呢?

    持盈见赵煊不说话,仿佛是很不信任的样子,搜肠刮肚,觉得自己只有一件事做的不好,便解释道:“两军交战的时候,通信多有不便。我听说东京被围困,便没有派人回信,是怕人知道行宫所在,也怕他们篡改我的书信,让你不安。”

    赵煊心里想,前一条倒还有可能,毕竟你那样惜命。至于后面那条,道君书法冠绝天下,谁又能仿造?即使是从前梁师成、王甫当权的时候伪造御笔,赵煊也只要一眼就能认出真假。

    毕竟,他是那样虔诚顶礼地临摹过父亲的书法啊。

    只是父亲从来不会知道罢了。

    于是,他模棱两可地哼出一个“嗯”音来,那声音闷在持盈的怀里,是一种沮丧又认可的语气。

    持盈自觉和赵煊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是非常折节了,便当此事已经过去,开始玩笑道:“李伯玉带七宝辇来接我,将我一通好骂。”

    赵煊见他这样轻挑又娇嗔的语气,好像自己很无辜似的,心里想李伯玉骂的好,骂的对,你哪里不该被骂。但是嘴上又问道:“他敢对爹爹无礼吗?”

    持盈放开他的肩膀,向后靠在团龙背上,他身上穿的销金道袍和龙座上的朱漆花纹都是一个颜色,赵煊抬头看去,便觉得好像是百花丛中酿出了一点羊脂玉一样,有一种鲜明而秾艳的美丽。

    他在设计此辇的时候,就曾经幻想过持盈坐上去的场景。

    竟然是一模一样。

    而持盈的笑弧又出现了,他很随意地道:“他为你出气呢。”辇车又缓缓前进,珍珠宝玉泠泠地响:“他和我说,金人陈兵于京郊的时候,程振劝你到西京去,你不去,为什么?”

    赵煊甫一听见老师的名字出现在持盈的嘴里,眉头猛然一跳,李伯玉对他忠诚,是因为他是皇帝,代表着国家,而程振却是和他本人同忧共辱的,甚至于在过去的时光里,他比持盈更多地行使了父亲的权责。

    “我……”

    持盈的眼波向他轻飘飘地看来,他轻挑、随意,可多年以来的威仪仍然压人。

    “我怕……”金人退兵以后,催请持盈回京都那么不容易,若是当时战事失利,他跑到西京去,恐怕大宋真的会出现两个朝廷了!他勉强固定住心神,“爹爹在镇江驻跸,离东京走水路不过是三日的距离。臣若是弃城而逃,金人若是南下惊扰爹爹,又要怎么办?”

    大辇平稳地行驶着,赵煊跪靠着持盈足边的脚踏,双手放在他的膝上,仰面虔诚地望着他。

    不知为什么,他感觉到父亲拢了拢双腿,十分不自在的样子,好像要遮住什么似的。

    但他这话果然说得很漂亮,持盈见他关怀仁孝,觉得自己当初真是做得对、做得好,李伯玉说他是唐睿宗,可不尽然吗?睿宗的皇位也是继承于兄长的,睿宗退位以后也和自己的儿子处得那样和睦。

    他是舍不得皇帝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