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卷塔灵 (第4/57页)
炉烟袅袅,崔浩与寇天师分坐於相对的两个蒲团上,年近七旬的寇天师持着不离手的拂尘,雪白的胡子自然的垂在x前,只听他不急不缓地说:「陛下虽有太平真君的天格,然依据《录图真经》所载,入我天道仍需循序渐进,恪守清规戒律,再得天尊敕令符籙,才能名登真君之仙籍。」 崔浩有些无奈地说:「如何让陛下领悟道教修练的次第,有劳天师费心了!而我在乎的是,陛下何时能将道教尊为国教?」 寇谦之已不止一次听崔浩提及国教之事,他喝了口茶,悠悠的说:「崔老的道心天人共鉴,然而佛教已在中土数百年,又得历代西域高僧的加持,已深入民间,根基已深。且帝王之心难测,为政者担忧的恐怕是帝位是否长久稳固,自身是否延寿无疾。」 寇谦之随後潇洒的将拂尘由左手换到右手,自信而坚定的说:「崔老不必担忧,上个月我闭关入定时,玄中宗师《道德天尊》圣示,天师道不出五年必弘扬中土,寰宇之内唯我独尊。」 日已西沉,山峦覆盖在云雾中,风起溪谷之间,山音不绝於耳。一直守护在茶亭外的青松子走了进来,点燃周围的六盏g0ng灯,崔浩深不可测的眸子闪过一道JiNg光,看着寇天师说:「我的推算与国师不谋而合,不过在此之前,要有决心扫除横阻於前的障碍。」 寇天师当然知道崔浩画中的含意,心里油然升起一GU寒意,他叹了一口气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九戒之三者名《不杀》,盼崔老垂悯众生,斟酌行事呀!」 崔浩知道寇天师怕他对邻国大凉下重手,不过这不是他的当前要务,他前倾身子,望着寇天师问道:「师尊知道有关佛身舍利的事吗?」这才是他今天要谈的主题。 1 寇天师凝视着烛火道:「佛身舍利是佛教徒心中的明灯,不过已百年未现中土,崔老为何提及此事?」 崔浩说:「听说佛身舍利可能重现,这是我道教不乐见的事,不能坐视不管,国师也要助我一臂之力。」 寇天师并未答覆他,只是望着飘浮不定的灯下身影,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山雨无情,想必又是一个风满楼的夜晚!」随後站了起来,由青松子领路离开了冷泉玄观,崔浩送他到道观门前的石阶下,无月的夜空,雨丝已迎风飘了下来,寇天师转头对撑着油伞的青松子说:「你就找几位师弟,协助崔老办事吧!」 崔浩目送寇天师骑着青驴,与随行的弟子们消失在雨雾之中。 ********* 不知何时,宦官宗Ai已来到崔浩身後,其实他早寇天师一步来到茶亭邻近的丹鼎室内,崔浩似乎预料到宗Ai的出现,头也不转地问道:「你觉得寇天师可靠吗?」 宗Ai冷笑一声说:「他与我们是唇齿相依,不至於从中作梗,不过他心太软,恐怕成不了大事。」 崔浩望着迎风摇曳的枫树,转身请宗Ai就座,拂着已渐灰白的胡子说:「不过他已派青松子相助,他为首的无极剑阵,对我往後要抢夺佛陀舍利,可是一大利器。」他接着问道:「你觉得该从哪里开始呢?」 宗Ai笑着说:「你这可问对人了,依据杜超对拓拔焘的呈报内容判断,昙无忏遗留的经书可能在秦州,咱们就从秦州查起吧!」 宗Ai顿了一下说:「不过内常侍告诉我,在召您入御书房前,陛下急召元贞g0ng的玉妃由後花园进书房,显然是演给你看的,有何等大事不让你崔老知道呢?」 1 崔浩沉思了一下说:「必定与佛教有关,既然现今消灭凉国不是陛下的第一要务,皇上奢望的可能也是佛陀舍利。」 他冷笑一声说:「公公!看来我们真正的对手不在凉国,而是拓拔焘手下的外候官,你我还在此冷泉玄观焚香清谈的同时,可能外候官早就有所行动。事实上大凉河西王早已经被拓拔焘及其外候官,玩弄於指掌中。」 两人顿时无语,深得太武帝拓跋焘宠信的宗Ai,虽然才四十出头,连三朝元老的崔浩,都惧他三分。此时两人各有算计,崔浩的筹码已押在道教的寇天师身上,佛、道之争如果败下阵来,恐怕他会晚节不保,他寄望宗Ai能适时伸出援手;而宗Ai的荣华富贵则全依赖拓跋焘关Ai的眼神,该夺取佛身舍利献给皇上,还是协助道教一派毁了舍利,进而尊道废佛?他还在举足不定。 风雨似乎加大了,宗Ai微闭的双眼突然睁开来,以食指沾茶水在茶几上写道:「隔墙有耳!」崔浩会意的笑道:「公公!外头风大,咱们还是回丹鼎室内泡茶吧!」於是手握瓷杯缓慢起身,领着宗Ai踏出茶亭,正yu掷杯打向外墙边的一棵枫树,宗Ai不知何时已握住他的手腕x道,若无其事的牵着崔浩的手走入丹鼎室。 宗Ai放开崔浩的手道:「内候官穆总管随时有眼线盯着你我,今天既然被内候官密探知道这场聚会,b得我不得不拿定主意,我会协助道教一派毁了舍利、尊道废佛。」在神案上《无极至尊》与诸天神的见证下,一场攸关佛、道的无情斗争,将在风雨中展开序幕。 [第二章]舍利塔 晚秋清晨的雾气下,已是一片金h的银杏林仿如仙境,隐约露出的塔顶,似乎像个入定的老僧,在此迎接过无数次的晨曦。这是个七层古塔,墙面白灰多已剥落,贴着墙面孳生的蔓藤,几乎遮盖了勉强还看得见的圆窗。古塔位於终南山清凉禅寺的後山,然而连清凉禅寺的老僧也不知道其兴建於哪个年代?塔内供奉甚麽?好像在禅寺建造之前,古塔已然矗立在山林间。 塔前的石板地抹上一层薄霜,师徒两人伫立在塔下已有一段时间了,白足禅师依旧以他永远清净无染的赤脚,踩在冰凉的薄霜上,白眉下的双眼微闭,仿如已入涅盘三昧。 楼可廷随伺在侧,yu言又止,一阵凉意袭来,他下意识的拉紧领口,这时才注意到石阶旁一块字迹斑驳的石碑,他趋前仔细查看,发现碑上以隶书刻着一段偈文: 若我灭度後能奉持此经 1 斯人福无量如上之所说 是则为具足一切诸供养 以舍利起塔七宝而庄严 表刹甚高广渐小至梵天 旁有小字曰「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楼可廷深感佛陀对宇宙成、住、坏、空的觉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然而世间能有多少佛弟子,能於无量劫後仍恒持初心,供养此舍利塔呢? 「悟元!你这两年在长安没有虚度呀!」白足禅师不知何时已来到楼可廷的身後,显然禅师的他心通已入化境,他的心智丝毫逃不过禅师的法眼。 楼可廷本名契里可廷,原是匈奴铁弗部人,因逃避鲜卑族的军队而投奔赫连B0B0帐下,因与赫连B0B0同一部族,深得赫连B0B0信任,随他征战四方。赫连B0B0定都於统万之後,他辅佐其子赫连璝留守长安,可惜赫连璝在兄弟争太子位之战兵败,被赫连昌所杀。 在得知赫连B0B0立赫连昌为太子的当天夜晚,他连夜逃离了长安,还来不及赶回统万,在统万的妻小已经被赫连昌下令斩首,赫连B0B0此时已卧病在床,无法阻挡赫连昌的残酷报复。契里可廷在统万城郊友人家获知恶耗,痛心疾首,友人劝其不宜久留,送给契里可廷一匹大漠骏马,他遥向巨大铜驼、龙兽镇守的城门祭拜亲人之後,兼程北上逃离大夏,来到拓拔魏的首都平城。 契里可廷来到平城,投奔yAn平王杜超,杜超早知契里可廷是赫连B0B0最倚重的左右手,旋即予以重用,令其改姓「楼」,楼可廷於次年魏军攻打长安及统万时屡建奇功,官拜五品行台参军,事实上是为杜超执行搜密与监控的任务。一天,楼可廷突然想到当年赫连B0B0攻陷长安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