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竹笋 (第2/2页)
照顾你爹就别过来了。”卫祯明给张一诚拾了十五个鸡蛋包好递给他,他家现在鸡鹅都长大了,每天至少能收获两颗鸡蛋,时间一长竟然还能攒下不少,他一个人可吃不完这么多鸡蛋,害怕放坏了便时不时拿出来送给他的朋友们。 “对了,你爹身体怎么样了?” “嗯,我爹已经能下床自己活动了,估计再有一月就能彻底好了。”张一诚接过鸡蛋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点了点头,回道。 “伤筋动骨一百天呢,千万不可大意。等你爹病好了,回头你家也养几只鸡,小鸡长大了每天也能有鸡蛋吃。” 卫祯明的声音轻轻的,有点像是给张悦书说话的声调。 张一诚沉默地继续点头,自己想了挺长时间,才又不好意思说道。 “卫哥,我...我能跟着你学习算数么?” “想学?” 卫祯明见他有心人知道上进,心里也高兴。 张一诚点头如捣蒜。 “说实话,我这算数是天赋,天生就对数字敏感。你跟我学可能学不了什么东西,要不我给你找个会打算盘的师父,你跟着她学算账,她算盘打得可比福来酒楼的账房好多了。” 张一诚再问他师父是谁,卫祯明神秘地笑了笑,竟然不吭声了。 乖乖,咱小明哥是不得了,都有小秘密不告诉我。张一诚带着一脸跃跃欲试的好奇回家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便有其他人上山挖竹笋,结果他们上山一看,山上好多已经被挖过的土洞,只能一边跑去更远的地方挖竹笋一边骂人,不知道哪个糟心的玩意儿竟然抢先了! 而作为当事人头头的卫祯明蹲在院子里不为外物侵扰,他们早就把竹笋卖了出去,还把砍好的竹筒运回了山下,他嘴里哼着不知从谁哪里听来的小调歌谣,正一遍又一遍地刷着清漆。 等竹子彻底晾干后已经是五天以后,山里的竹笋一天一个样不断拔高渐渐长大,竹笋也到了快卖不出去的地步,卫祯明几人为了防止大家伙起疑甚至也按照平时的做派跟着村里人一起上山凑了个最后的热闹。 末了,卫祯明掐指一算,这几天光卖竹笋他就收入小三两银子,这么一来,他的存款又回到了十五两的临界点,十五两,他都可以买块下等的土地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些富足与舒适,沉迷每天的暖阳晴光,卫祯明竟然一时沉迷还没其他的收入打算。 刷过清漆的竹笕一节连一节的接了起来,逐渐垒高高度,重叠成山峦的样子,颜色比活竹更加苍翠欲滴,像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盘旋在后山,解冻的清凌泉水哗啦一声撞过竹壁,又哗啦一声顺着竹子的脉络流下后山,带着山间万物的灵气流进卫祯明的茅草屋。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清明节,谚语有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么一想清明也是个忙碌的日子啊。 今年的清明节前后雨水甚多,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卫祯明原以为这个清明节和往日一样平常,他冒着朦朦小雨跑去鸡圈取了两枚鸡蛋准备冲个热乎乎的鸡蛋茶,结果还没走到厨房呢,就听着院外有人敲门。 “谁呀?” 院外的人没有回答,卫祯明只得一手拿着两枚鸡蛋,一手挡着脑袋,低着头飞快跑过去开门,没想到一开门,这门外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卫楚然。 卫楚然打着一把油纸伞,牵着一匹马,一身缁衣皂袍,黑得异常凄凉发冷,在雨中茕茕孑立。 骑马过来还能打伞啊?打伞还能这么波澜不惊?卫楚然甚至浑身上下没一丝糟乱,跟故意在雨中等待他似的。 卫祯明心里没忍住吐槽,但是该叫人还是乖乖叫人。 “爹,你怎么回来了?你也没写信寄过来说你要回来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我回来上坟。” ??? “今年带你去给你娘上坟。” ??? 卫祯明冲了两碗鸡蛋茶,在卫楚然面前放了一碗。 卫楚然挑眉一笑,说道:“呦,许久不见,你还学会了这个?” 鸡蛋在碗沿磕一下,鸡蛋外壳破碎将裂未裂,两手指捏紧鸡蛋左右两边,大拇指朝里侧使劲一扣,鸡蛋清鸡蛋黄倒入碗中,检查一下是否有碎蛋壳,碎蛋壳要挑出来,抿一小撮盐放进蛋液里,再滴几滴芝麻油增香,用筷子搅拌打散蛋液,搅打成筷子上挑蛋液挂不住筷子尖,烧热水,guntang的沸水立刻冲进碗中,最后盖上盖子,热闷一下。 “放糖么?” 卫祯明抱着一个糖罐子问卫楚然。 “不放,又甜又咸的怎么吃啊。” 卫祯明不搭理他,往自己的鸡蛋茶碗里放了一块黄色的糖块。 细碎的雨珠敲打着房顶的瓦片,时重时轻,噗呲噗呲,溅起水雾一片。 “房子修得不错,桌子、椅子、柜子都很好,结实耐用。买的瓦片不错,听雨声很好听。鸡、鹅和毛驴养得也不错,鸡都能下蛋了。厨房的活水竹管也不错,竟然是从山上引下来的泉水。” 卫祯明不搭理他,慢慢地小口小口喝着鸡蛋茶,糖块慢慢融化,一点一点中和掉原来的盐咸,诱人的芝麻香油一圈圈的铺在金黄的汤上,柔软细嫩的鸡蛋花顺进肚里,像母亲的一双手能够抚慰所有不安定的心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