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在这里谈恋爱_第四章 古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古怪 (第1/2页)

    13

    茅仔柯不喜欢做梦。

    美梦是这个世界上最能轻易给人以奢望的存在。而茅仔柯的梦很多时候都是会让人恐惧的的。

    每当夜晚来临,深夜里所有人都进入睡梦中,茅仔柯躺在床上,他的身边陪着沉睡的程朱。

    白色窗帘遮住一切,茅仔柯一直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光影界限模糊在略微发青的墙面上,窗外投射进来的光线脆弱的被格得斑驳零碎,像是七巧板一样分落成各种七零八落的形状,这些散乱的图形在天花板上被无止尽的拉长,变亮,然后最终走向变暗——消失在一个界限同样模糊的地方。

    他不知道看了多长时间。他看了很久。

    后来他闭上了眼睛。

    14

    这个城市的秋天从来少不了过量的雨。

    早上下过雨后,午后起床走到街道上,脚底下会铺满了垂败的枝条,一些混着沥青色的雨水从交错的枝条间浸流而过。茅仔柯会在出门后,捡起其中一根被雨水冲刷过最干净的一根带回家,把它们剪成四五根短条,然后一根一根插在床头的圆口玻璃品里。

    这个十厘米高的玻璃瓶是燕德以前送给他的,是在一个下雪天——他的生日。

    高二时,燕德来到钢琴房送给他整整一瓶子的雪水。

    茅仔柯拿到手的时候,其实还没有完全化成雪水,有两块碎冰凝固的漂浮在瓶口的位置。

    燕德两边脸全部冻红了,他像村口的年迈老大爷一样戴着同色的耳罩围巾还有棉手套,两只手套捧着摇了摇,放到耳边一听,浓黑凌冽的眉毛扬起来。

    “你听,叮叮当当,像不像弹钢琴,不比你亲自弹起来的差吧!”

    燕德宝贝的姿态影响到了他,他用双手小心翼翼的接过装满雪水的玻璃品,捧在手心里对着耳朵摇一摇,细细的听着......他果然也微微的笑了,轻说:“嗯,真像。”

    燕德见他笑了,就也脱下手套,坐到他的身边摸上钢琴。

    燕德的手是一般男孩子的手,手指修长,掌心宽大,因为长期打篮球,所以中指和无名指长出了一层薄茧,指甲很短。

    这是一只很适合弹琴的手,但手的主人对所有乐器一窍不通,弹钢琴最多是做做样子。

    果然,燕德的手指在琴键上只是在虚晃而过,他自己用嘴巴自行配音,都是最简单的doremifaso,而茅仔柯就在一旁离他很近,肩膀靠着他的肩膀,眼里浸润着柔和的碎光。

    燕德哼了一会儿最简单的音调,然后突然唱起一首曲子来——一首最简单的生日快乐歌。

    音符断断续续的从他粗糙的指尖下流溢出来,他按着琴键,侧过脸对着茅仔柯的方向轻松地扬起嘴唇,得意洋洋的笑起来:“好听么?”

    “嗯。”茅仔柯点头。他想,没有比这更好听的了。

    这个总是能传出回声的空旷房间里,茅仔柯就如以往一样听不到琴声,耳朵里只有一切回暖后冰块融解的声音。

    他又感觉到了温暖。

    茅仔柯把那瓶雪水抱回了家里,摆放在床头柜上,每天一睁眼就可以看到。

    床上,床头柜,书桌,窗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都是燕德送给茅仔柯的生日礼物。它们被茅仔柯放在一眼就可以望到的地方。

    他取下床头柜上的水杯,把装雪水的玻璃杯放平,然后蹲在地上目不转睛的看着玻璃瓶壁。

    书包里的手机铃声响起,茅仔柯也仿佛没有听到,他用细长的手指轻触上瓶壁,透过玻璃瓶似乎看到什么,他脸上始终是一种沉静的表情,手指来回抚摸着瓶口,然后轻轻亲吻了上去。

    铃声不知响了几遍,后来终于沉寂下去。

    程朱接到茅仔柯回电的时候,已经快接近晚上九点了。

    他接起电话语气温和的向茅仔柯道了声生日快乐,便礼貌挂了电话。

    他聪明的没问茅仔柯下午回到家后,为什么不回他的电话。

    程朱一向是个非常体贴他人心意的人。他很宽和,也很敏锐,他十分懂得给别人留有余地,不会轻易让人觉得为难。

    何况电话对面的那个人身份又很特殊,他是程朱的心仪对象,程朱对其很有好感。

    程朱很久以前就发现一件事情,他做不到和别人真心实意的互换情感。他的心脏像是被蒙上了一层隔膜,当周围的人为某一件事感到快乐,感到痛苦,他们笑或者是哭,程朱才能跟着笑或哭起来。

    他发现无非就是这两种情绪,到头来就是痛苦或者幸福。

    他终于发现自己好像很难去真正的喜欢上一个人。

    他没办法主动的去生出什么感情,这大概是他身上最无能的地方。他必须要有人带动着他,带着他去产生那些情绪。他的感情就像一只长年累月被勒到最紧而致没有出口的水袋,也许有朝一日那只水袋就会崩溃毁坏。

    而在这个时刻,如同人一生中总会出现的许多不可预料的意外,一个叫茅仔柯的人出现了。

    程朱开始注意到班里那个新转学过来的男生。

    这个男生一向表现沉默寡言,与平日外向交友广泛的程朱几乎是两个极端,他们就如同南极与北极,差隔了太远。一个人阳光,一个人阴暗,一个开朗向上,而另一个永远忧郁沉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