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世子妃 (第1/2页)
姬发不胜酒力,世子和侍从一起搀扶他离席,以免酒后失态惊扰圣上。 崇应彪讥笑一声:“丢人现眼。” 殷郊没和他计较,迅速离开龙德殿,扶姬发到宫门侧边上了马车。那侍从恭顺地递上弓,“世子殿下,您的弓。” 这弓可是个大麻烦,殷郊真想就这么把它落下,可是不行。他神色自若拿过,上了马车,亲兵驾车,直到出了皇宫,他才微微蹙起眉头。 姬发睁开眼睛,神色一片清明,并无醉意。 “刚才崇应彪口出狂言,我真想狠狠踹他一脚。”他双颊气鼓鼓的,像一颗汤圆丸子。 殷郊戳他的脸,他的气一下瘪了下去。 “他今天心头不顺,故意拿你出气。” “哦?”姬发有些惊讶,“你也看出来了?” “当然。”殷郊点头,“冀州一战,他杀了五十多个敌人,又听父亲差遣搜查苏氏旁族,立下这么多功劳,最后得到的赏赐却和只杀了四个的鄂顺一样,他能开心吗?” “哈哈。”姬发快乐一笑,“不止如此,昨天献战旗,本来是我和他一起的,但是主帅临时改主意,只要我一人献,他早就气得不行。” 姬发又道:“今日堂上,诸位大人脸色变化之快,果然与父亲说的一样。” 殷郊好奇:“姬尚书如何说?” 姬发垂下眼帘,沉默一会儿才开口:“我先问你,为什么鄂顺只杀了四个却能封赏这么多宝物?” “因为他是鄂尚书的儿子。” “还有呢?” 还有?殷郊摇头,称不知。 姬发握紧他的手,低声说:“因为他长姐是太子妃。” “鄂家二十年前就将女儿嫁给太子,已明确站队太子一路,今日你被赏赐绿松石的弓,鄂尚书满脸不屑,不只是对你,他是对王爷有意见。” “这我知道。”殷郊点点头,“可又与鄂顺被赏有什么关系?” “父亲曾对我说过,当年掌管兵部的本该是崇尚书,可在你父母成婚后,陛下忽然下旨命鄂尚书为兵部尚书,他是想制约王爷,为太子铺平道路。其实你说的也没错,鄂顺被赏赐这么多东西,确实是因为他父亲。” 殷郊沉默片刻,将车窗打开,新鲜空气灌进来,让他头脑更清醒了些,他道:“我知道的,皇爷爷防备父亲。” “父亲刚及弱冠,就被赐婚封为寿王,一直被外派征战,是前朝未有之先例,直接断了父亲和伯父争的可能。”皇子尚可与太子争,王爷却不行,既承爵位,便意味着失去了正大光明争夺的机会,除非太子死,否则争夺皇位便是谋反。 “可是。”殷郊又说:“父亲战功赫赫,无论是大商还是祖父都离不开父亲,所以他才这样别扭地创立麒麟符。他怕手握兵权功高盖主,又怕父亲不为他所用,就连同意设立皇城司也是因为父亲能为大商打下万里江山。” “父亲每次出兵都受制于麒麟符,皇爷爷一直防备他,可是自古忠孝仁义,父亲又能如何?” 麒麟符共三份,皇帝一份给军师,管军队的将军一份,出征的将军一份。军师是皇帝的口舌,每次带兵,都必须受军师监督,这种没有自主权的日子,他的父亲整整坚持了二十年。 姬发听得出他语气里的心疼,明明父亲为大商立下汗马功劳,却一直受猜忌,父亲一忍再忍,皇祖父却步步紧逼,这样的日子也不知还要过多久。 “鄂尚书素来与父亲不对付,全国上下士兵都受他管理,但他的战功又没有父亲出色,每次打了败仗都要父亲去赢回来。他一直都讨厌父亲,连带着讨厌我,小时候我和鄂顺一起练武,他都会过来把鄂顺提溜走,这次只是不屑地喝酒,已经算好脸色了。” “……”姬发无奈,“鄂尚书还有这样的往事。” “他为人一向刚正,还有些暴躁,不足为奇。” 姬发侧过身子,把头靠在他肩膀上,低声问:“那你觉得,今日朝堂上有谁是站在王爷这边?” 殷郊搂着他,沉思一会儿,道:“我只看得出舅舅是支持我的,其他人表现各异,我看不太清楚。只是闻丞相他们不为所动,若是今日叔祖在,也一定和他们一样,毫不在意。” “嗯。”姬发赞同,“闻丞相、黄将军等人忠商忠君,对站队毫无想法,比干亲王一向遵守礼法宗制,也不在意朝堂诡谲。而崇尚书给你敬酒,是想示好,他与赵太傅一样,都是游离各界的能人,谁也不得罪,那些侍郎、学士也一样,都是墙头草。” 明确站队的其实只有鄂、姜两家,姻亲关系如此,即使想抽离也没办法。 “而我父亲……”姬发微微愣了一下,“我父亲从不站队,与姜尚书一样,只想为民请命。” 殷郊知道他其实很想父亲,低声安慰:“姬尚书是好官,深受百姓爱戴。” “深受百姓爱戴不假,但也和你父亲一样,受陛下猜忌。” 姬发有些泄气,不想再提这些,只问殷郊:“你可知道我父亲当年为何辞官回西岐。” 殷郊摇头,二十年前他尚未出生,对朝堂一无所知,只知道姬昌为人忠义,是当年丞相的不二人选,他却主动辞官回乡,直到八年前才受姜子牙邀请再次入仕。 姬发低低地说:“当年陛下想将公主嫁给父亲,父亲不愿,甚至宁愿放弃仕途也要回乡娶母亲。” “伯父对伯母真是一往情深。” “不止如此。”姬发闭眼调息,缓慢道:“他是不愿站队,与皇室结亲,就等于将一生都陷于权力漩涡中心,这不是他当官的志向,父亲一心为民,不想因为权力斗争而失去本心,所以他宁愿回西岐做一方乡绅救济百姓。” “……”殷郊愣了愣,忽然道:“那他岂不是不会同意我与你成亲!” 姬发抬起头,狠狠咬他下巴一口,“我说正经事,你想到哪里去了!” 殷郊吃痛地嘶了一声:“我错了我错了,你继续说。” “哼!”姬发继续道:“至于姜尚书,我对他也是一知半解,父亲也未和我说过他的事,我只知道当年他到西岐请父亲时,很喜欢到岐山森林里钓鱼,常常垂钓整天,他今日表现也和闻丞相他们一样毫不在意。” “……”殷郊突然狠狠拍了一下脑袋,“完了。” “怎么了?” 殷郊看着他的眼睛,有些惴惴不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