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9节 (第2/2页)
br> “待你秉钧执轴几年,尝到了政出一人、万民景仰的滋味,便知阿娘今日的用心良苦。” 她轻轻叹了口气:“当年你伯父让出储位,你父亲亦颇为忐忑,害怕难当大任。他年轻时并非恋栈之人,后来如何,你也看到了。” 桓煊道:“皇后想让我变成第二个陛下?” 皇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你是我的骨rou,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没有人比我更清楚。纵然你如今怨我,我也不能看着你行差踏错,这是为人母的责任。你生在天家,也有你自己的责任。” 桓煊听她提到“责任”两字,只觉荒谬到可笑,于是他便笑了:“受教了。” 皇后悠然道:“自然,你若一意孤行,执意不肯听我逆耳忠言,放任萧泠毒发身亡,引得三镇与朝廷为敌,弃社稷万民于不顾,我也没有办法逼你。” 她胸有成竹地望着儿子:“但阿娘知道你不会的。” 她看着儿子的眼里的光渐渐暗淡,看着他的眼神一寸寸灰败下来,感到难以言喻的畅快,犹如饮下甘醴。 自从长子为了萧泠忤逆于她,皇后便觉自己这一生分崩离析成了一把沙子,不停地从她指缝中流走,她越是拼命攥紧,沙子流得越快。 看着三子痛苦的神情,她感到手中的沙子多年来第一次停止流动,重新凝实,尽管凝成一块尖石,割得她掌上血rou模糊,可至少她又重新握住了点什么。 “你可以仔细想想,”皇后将佛珠挂回胸前,好整以暇道,“这么大的事,深思熟虑是好的。” 桓煊的神色越发痛苦,皇后静静地欣赏着,好像在欣赏一头困兽在笼中挣扎。 良久,桓煊道:“好,我答应你,把解药给我。” 皇后脸上满是欣慰之色:“阿娘知道你是个乖孩子。不必着急,萧泠一时半会儿不会有性命之虞。待你顺利继位,我自会信守诺言,将解药给你。” 桓煊道:“皇后难道还怕我会出尔反尔?” 皇后和蔼道:“不是阿娘不信你,只是担心你一时糊涂做出傻事来。” 她向外望了一眼:“去看看你父亲吧。” 桓煊一言不发地走出佛堂,向皇帝的寝殿走去。 …… 皇帝的身子骨比料想的更孱弱,陷入昏迷后,他只撑得不到三日便驾鹤西游,未及立下新储,亦未留下遗诏口谕。 战功赫赫的齐王以嫡长身份成为当仁不让的新君,继位于大行皇帝灵柩前。 第111章一百十一 大行皇帝停灵在太极宫太极殿中。 灵堂中绛幡高悬,御床设在楹间,大行皇帝已换下死衣,覆上了大殓衾。气候已有些热了,床下置了冰,丝丝冒着白气。堂中乌压压地跪满了人,汗味混杂着龙涎、沉檀的香气,还有隐隐约约的尸臭,令人几欲窒息。僧道们嗡嗡的诵经声更让人头晕脑胀、昏昏欲睡。 帝后伉俪情深,皇后自大行皇帝驾崩便粒米未进,只用了些稀薄粥汤,大行皇帝更衣、沐浴、理须、剪甲等一应事,她都亲力亲为,不肯假手于人。 小殓礼后,新皇继位,她便有些支撑不住,跪在灵柩前脸色青白,摇摇欲坠。 新帝孝顺,便即劝太后去配殿中歇息,太后坚辞,新帝再请,百官都劝太后保重玉体,太后这才让儿子搀扶着去了配殿。 太后躺在榻上,慢慢地饮下一碗山参鹿茸汤,这才屏退下人,向儿子道:“如今你已登基,后宫不能一直空着,待你父亲大祥,便该立后册妃了。” 她顿了顿道:“对了,我已将阮三娘安置在报德寺中。眼下你刚继位,朝臣的眼睛都盯着你,过了这段时日,便给她换个身份入宫吧。” 太后说着莞尔一笑:“她与萧泠是表姊妹,又与你一同长大,你起初看上的也是她,既然你与萧泠有缘无份,当作慰藉也好。” 桓煊神色漠然:“太后别忘了答应我的事。” 太后嗔怪似地看了三子一眼:“你放心,我既答应你在登基后便将解药给你,自然不会食言。” 她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只青瓷小瓶递给他:“叫人给萧将军送去吧。” 桓煊却不立即去接,只是冷冷地看着她:“我有一事不明,望太后解惑。” 太后目光微动:“你说。” 桓煊道:“毒是何时下的?” 太后笑道:“解药已给你,问这些事有何用。” 桓煊道:“儿子只是不解。” “罢了,”太后从榻上坐起身,“你我母子,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她顿了顿道:“是她入宫辞行那日,在你父亲寝殿中用了点糕饼菓子。” 桓煊点点头:“原来如此,太后果然好手段,连萧泠那样警觉的人都着了道。” 太后微微一笑:“我毕竟是你们的母亲,她的防备心难免弱一些。” 桓煊接过药瓶,拔开软木塞,只见里面装着半瓶朱砂色的小药丸,每颗只有红豆大小。 他倒了两颗出来,在掌心滚了滚,若有所思道:“她是重情之人,想必也不会提防我的亲信送去的药。” 太后脸色一僵,随即露出难以置信的笑容,仿佛他在说笑话:“莫非你怀疑这药有毒?” 桓煊不说话,只是目光如刀地看着她。 太后面露愠色:“你若不信,便找条狗或找个人来试一试,看看究竟有没有毒……” 桓煊打断她道:“不必,我试就行。随便找个未中毒的人来,自然不会有事。” 太后神色一凛:“你……” 桓煊不等她把话说完,便要将掌中的药丸往口中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