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小叔叔 (第1/2页)
秦家村的农民很多时候是不需要钟表的。 望着黄灿灿的西边天,听着果林里渐渐消下去的劳作声,秦德化便知道现在约莫六点多了,正是白日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他把筐里最后一个防虫袋挂到梨子上,然后直起了已经弯了一天的腰。 身后传来沙沙声,冷一盼拨开枝叶繁茂的树枝钻了过来:“爹,俺给你送饭来了。” 秦德化刚想说话,不远处传来几声突兀的“喀嚓”声。 “谁?!”秦德化大喝一声,赶忙朝声音发出的方向跑去。到跟前一看果然几根已经挂了果的树枝被人砍伤了,只靠末端的树皮连在树干上。 “哪个干的?老婢养的!”是谁干的,秦德化其实心中有数。他边破口大骂着边把树上的果子攥在手里,心疼地说:“可惜了了,这不得有个十斤……” 冷一盼跟了过来。他见秦德化气得厉害便劝道:“爹,没事,都是底部的树枝。上次把你这树的照片给一个农学院的老师看,人家说你这树得打打底部的枝杈,不然下面果子见不到光——” “老子种了一辈子地,还用别人教种地?”秦德化正在气头上:“你小子,在城里喝了点洋墨水,跑来给老子指手画脚了?” “俺哪儿敢啊,这不是宽宽你的心嘛。”冷一盼赔笑着说:“正好家里快没柴了,这树枝拿回去晾干了正当用。” 父子俩一前一后拖着树枝走出果林,盘腿坐在了西边的塂头空地上。 冷一盼不知道塂这个字怎么写,也不晓得啥意思。他理解塂就是比土坡高,比大山矮的高地。从小他就听大人们说去塂上摘果子、去塂上挖野菜、去塂上干这个干那个。塂是秦家村农作物的种植中心,承载着村里人每日温饱的希望。 秦德化接过冷一盼递过来的玉米糊糊,沿着碗沿儿小口小口地嘬着:“芒生吃过了?” 冷一盼把一碟子切成片的猪头rou放到秦德化面前:“本来正在吃。结果外面的小孩喊了他一嗓子,四哥着急出去应,不小心把桌子碰翻了,一桌子的饭全撒了。等俺一会儿回去再给他做新的。” “败家玩意儿,可惜了了!”这是秦德化傍晚第二次说可惜了。 冷一盼上小学前,秦家孩子多,大家吃饭都靠抢。别的家半个小时吃完的饭,秦家人连嚼都不嚼就能往肚下咽。这不,秦德化不到十分钟,一顿饭就吃完了。 冷一盼把空碗收回筐里,看见秦德化从腰间拔出旱烟袋子慢条斯理地抽着,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于是他问:“夜里还守着呀?” 秦德化犯愁地说:“不守咋整?随他们祸祸?一晚上能给你祸祸一百块钱进去……你大哥不是和咱说他处了个小嫚儿嘛,保证说这次准能成。这家里不得开始准备着点儿啊。彩礼讲究“万紫千红”,要了命喽!” 冷一盼想秦霜生这已经是第几次通知说要往家里领人了?感觉一只手都算不过来。他没好气地说:“动不动往家里领人,还老让咱给见面钱,一给就是千儿八百的,回回也没见着成……上次连三金都给女方家送去了,最后他自己后悔了,要都要不回来。那三金顶咱半年的收成咧!” 虽然那钱最后是冷文昌垫上的,不过秦德化也跟着大病了一场。 秦德化叹了口气。他算了算冷一盼已经回来两周了,冷家还没有要把人接回去的意思,忍不住问:“儿啊,你这次回来,那边真的知道?” “知道。”冷一盼躲着秦德化的目光,从地上拔了根土话叫“甜甜根”的野草,咬着根部吮,味道甜滋滋的。 秦德化嘱咐他:“咱可别和那边闹啊。这家里处处还得靠他们帮衬呢。你大哥三天两头不着家,你四哥又那个样子。唉!” 冷一盼看不得秦德化唉声叹气的样子:“爹,俺心里有数。” 夜风送来一阵沁人的香气,塂下一片槐花开得正好。 秦家之前几个孩子的生日正好靠近二十四节气之一,因此名字里都带着对应节气的字——霜降时的老大,芒种时的芒生。还有那两个早年夭折的小孩,一个是大寒,一个是小暑。 可到了冷一盼出生的时候却前后不靠了。后来因为他出生的那个月,满塂的槐花开得正旺,秦德化便给这个小儿子取名叫槐生。谁知十五年后,这个秦德化当年挠了两天头才想出来的名字却再也没人公开叫了。 秦德化看了眼塂坡下的槐树林,又瞅了眼小儿子那无忧无虑衔着野草的样子,他犹豫地说:“要是那边再不来,你就赶在生日前回去吧。正好有个由头……” 冷一盼手里的野草杆儿再也咂不出任何滋味,他把野草扔到一旁宽慰着说:“爹,你就甭担心了。会来接的。” 冷一盼陪秦德化说了会儿话后,把那几根梨树枝上未熟的果子摘了放好,想看回去能不能在被窝里捂熟了。然后又把树枝砍成一段段,拿麻绳绑了背在身上,赶在天彻底擦黑前往回赶。 离家门还有一段距离他就听见刷刷的扫地声,不用看也知道是他四哥秦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