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番外篇:椒房独宠(4) (第1/1页)
律王在战后,受封维护国大将军,兼任右丞,暗地里又是暗卫首领之一,心知老臣们误会了,赑屃军为当时还是太子的行风亲手训练赑屃镖局众人而成,与虎贲军不无相异,兵符虽在皇后手中,然而只要行风在,虎贲军、赑屃军便只会效忠行风一人。皇后手中兵符实为虚权。且暗卫即便有六位首领,但首领之首,也是行风。连芜玥书院的士子们也是行风让人培育,根本全国都是他的眼线、心腹,何人能敌?一位新帝由太子时期便汲汲营营,秘密编织以自己为中心人脉,铸造无可摧毁的权柄,心中笃定自在,哪里会担心帝权旁落? 现在变成皇帝不急,急Si老臣,而皇帝也不想交代清楚的诡异情况。 不过,这次众臣联合上谏,不仅有老臣而已,还有四个月前经由科考进仕的年轻官吏。朝堂内再次分为两派,与老臣们对立的另一派自然是秦右丞及皇后钦点提携的寒门官吏。且发难时机点正是趁着秦右丞前些天突然自称身T微恙,告假在家休养之际。只是律王不禁怀疑秦右丞突然疾病的时机点如此微妙,恐怕早已知晓世族筹谋,有意将此棘手之事让新帝处置,试探新帝对皇后与秦家的信任程度。 「…陛下,当时我楚魏风雨飘摇,赖由皇后率兵招安晔王与云王,并让官兵协助修缮清理京城,在陛下回京前将骊京恢复原貌,顺利登基,此举确实可圈可点,皇后功不可没。只是手握兵权与祖制有违…」吏部尚书话还未说完,便遭行风打断。 「若要说与祖制有违,那朕请教诸位祖制又是从何而来?不也是辟建新制,因循至今,成为祖制?楚魏经三王之乱后,国力大损,栋梁良材尽失,特开桐月科考,科举制亦改为入京应试改为七府州皆设考场,免去考生奔波之苦,且nV子亦可藉由科考进仕,也是皇后创举。今日在朝为官的新吏,有谁不是以此入仕?怎没听你们说一句皇后此举不妥?」 行风淡笑,语句如寒刃,一剑劈向十几位特优拔擢为六品官却赞成拔去皇后兵权的新吏。此话暗指这些新吏不知恩图报就罢了,竟恩将仇报,又有何忠诚可言?日后仕途必受影响。 新吏纷纷低了头,不敢再多说一句,有些甚至微微向后退了一步,就怕被皇帝记住长相。 但老臣说到这事更不服了。 nV子为何能藉由科考进仕?nV子就该在家相夫教子才是!但那时楚魏才经三王屠戮血洗,世族及文人还来不及回过神反对,就到了桐月特考,人人忙着考试,哪有空多管?也还好今年没有nV子报名应试,没人上榜,这些轻视nV子的文人才松了口气。 「陛下,这是两回事啊!倘若陛下要论及此事,当时皇后破格擢升芜玥书院士子,那些人无须经过科考便立即上任补缺…这与世族子弟不需经科考可世袭官位有何不同?既然废除世袭制,为何这些未经科考的官吏却继续留任?且男nV有别,七岁不能同席,皇后尚且不能g涉朝政,这些nV子如何能够与参与科考,与男人平起平坐,议论政事?实在也是诸多争议让人难平!」 行风轻哼一声,众臣却都听见了。心一凛,静了下来。 只听他淡淡说道:「皇后未曾上过此殿,却已让众卿编派至此?nV子从政的确可怜。朕会护着她,让她省心不用面对这些针锋相对。」 殿上多的是才高八斗的世人,那里听不出皇帝的讥讽。但帝王金口玉言,说了便是封了皇后g政的路,倒也让他们松口气。但皇后与陛下感情甚笃,为了皇后竟违反祖制,登基封后后竟未纳任何嫔妃御妻,椒房独宠!万一皇后在陛下吹枕头风,那还不是g政? 才这么想,龙椅上的行风又说了:「诸位可别忘了,若不是皇后于三王之乱时稳定人心,烧杀掳掠,全楚魏不过一个月必会分裂,众卿亦与平民没有两样,先帝所赐的官位保不了你们的命,也护不了你们的财富!」 震耳yu聋似的话语,像是巴掌,又一掌袭至面前。 「当萧皇后下诏宣召你们入g0ng,你们有些入g0ng了,为求保命不得不背叛先帝;你们当中也有些人深谋远虑,宁可gUi缩在府中,赖由府兵保护时,是谁出头平乱招安诸王?皇后虽为nV子,却有治国之才,你们服也不服?那么如皇后般将才nV子参加科考,又有何不可?你们身为男子,是怕了不成?」帝王的嗓音更为威严,连唇边笑意都消失无踪,显然有发怒征兆。 这番字字如寒刃的教训话语又杀得一片当初不敢赴萧皇后诏令和侥幸一条命在的老臣咬牙不敢再多说话。若是铁骨铮铮的臣子,早被江仲元屠杀在太和殿,也是他们现在所站之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