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1章: (第2/2页)
别管了。他们倒不是单纯的怕麻烦,不想折腾,而是想着贾赦那样的高人,能把个俗气妇人看在眼里? 且不说他能不能测算同自家婆娘相关的事。 那么个女人,死了就死了呗。 玄门中人生死看淡。 他们一开口就挨了训,顺天府尹在几个捕头跟前还是有权威的,他说得这么严重却被人轻飘飘挡回来,面子往哪儿搁? 什么算命之人不自算? 这是在讽刺他没常识? 人,尤其是男人,都是有气性的,顺天府尹火气就上来了,他一拍书案,怒道:“听你们的还是听本大人的?!!让你去你就去,哪儿那么多废话?贾恩候是万岁爷册封的天师,和普通的算命人能是一个样?你们当我傻?” …… 行! 不废话了,去就去! 既然到了凡尘俗世来,总要懂规矩。 把道宗那套搬过来是行不通的。 事实证明,顺天府尹命的确好,他这个决定虽然有胆小以及拍贾赦马屁之嫌。一天之后,御史台就提出天师夫人邢氏是被害的,动手的极有可能是某位大人,同时,他们向万岁爷呈上了那份秘密递到御史台的书信,上面提到了许多可疑的内容。 御史台的抛出个饵料,康熙还在看书信,胤禟也站出来说:“儿子同贾天师素有往来,这个不是秘密,前阵子的确听他说过一些可疑的话,说他夫人是犯人祸犯女子,是被jianian人所害,若不能找出真凶,他不会考虑续弦之事。” 这是九爷胡编的,贾赦根本不懂男女之爱,他从没想过邢夫人死了还要再讨个婆娘。这一点胤禟看出来了,他这么说是为了给那些觊觎天师夫人位置的以压力,发动更多的人挖出真相,这应该也是贾恩候所希望的事。 做朋友嘛,就要互相帮助。 至于查明真相之后贾赦如何圆场,那就不是他能管的了。 就算真的到了必须要做决定的时候,不是还有皇阿玛?以他的个性,不会看着天师府同朝中重臣结盟,虽然贾赦是个清正之人,只捞钱不站队,做皇帝的总得有警觉心有防范意识,贾赦现在是这样,难保以后不会变,人性是最难掌控的东西。 胤禟这么说,大臣们果然就打鸡血了,他们相继站出来表态,说什么贤圣天师这样的大能者,对朝廷对百姓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咱们不能让这样的人才寒心。他本人早就知道夫人死于非命,为何不说?不就是怕影响朝廷团结带来不利后果,这样高义之人,不当亏待。 大家伙儿心里都明白,能够把事情做得这么周全,如今才闹开,铁定不是什么普通人。他们也顾不得了,只要不是自己,一个个都底气十足的说大空话,一边吹捧贾恩候,一边给康熙施压。 都说了他夫人是枉死,查不出凶手直接没脸续弦。 君子一诺千金。 贾恩候什么人物,他说了这样的话,还被九爷当朝点破,会自打脸?要想将自家姑娘推销出去就只能帮着将凶手揪出来了。 阿弥陀佛,真是对不起。 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按理说,在这个领域,顺天府和大理寺才是权威,不过,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康熙心里头有数,这事老九掺和进来就说明,贾赦在其中扮演了角色,很有可能这封信就是出自他本人之手。贾赦此人看似不羁,实际想事情是很周全的,看看被点名的这人就知道。 大臣们不清楚,看过这封信的却清楚得很。 知情人士都不客气的将大臣的名字写出来了。 康熙给御史台的使了个眼色,让他们闭嘴。 然后将事情交给顺天府和大理寺合办,顺天府尹相当洋气的说自己已经察觉到事有蹊跷,早先就派三大名捕查案去了,这当下,他是受了赞许,殊不知却和某些大人结了仇。 首先是犯下凶案那一家子。 然后就是与他同一阵营的知情者。 当初没想到会有今天,做得其实并不干净,外人不知道,却让相熟之人拿了不少把柄。 康熙想多了。 满朝文武都想多了。 没犯案的等着真凶被揪出来。 动手的那人悔得肠子都青了。 他连夜想对策将所有痕迹清除干净还是没用,那么多人同时关注一件事,可疑之人的名单很快就拿出来,三天之内,真相浮出水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