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的父亲(4) (第1/3页)
不要问我为什么这篇文章中的很多件事都和“性”有关,挺粗俗的,这是因为文章题目是“我的父亲”。早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无论内容写得有多偏,但只要扣上题目,那就是篇能拿分的好文章,所以我要扣上题目,写一写我的父亲。碍于文章的叙述者是我,我就得好好写写我和父亲发生的事情,无论我和他中间发生了什么,最后多半是以“性”结束,写了“性”才算是扣了题。父亲是个诗意的人,我是他诗意的产物,所以我也不能把“性”写得太明白。 很多个女人拥有过乔霖,我猜的。但我认识的就只有两个。 第一个是我的母亲,说实话,我并不想在这篇文章里写她,而且我也不让乔霖提起她,这让我感到羞愧又无力。她是我这辈子最尊敬的人,我却背叛了她。 母亲上完技校就被分配工作了,每天除了踩纺织机就是回家睡觉。最要紧的事情就是防止在坐公交车的时候被人抢东西,这些小偷成群结队,一上车就像老鼠一样盯着所有人的包看,他们喜欢那种鼓鼓囊囊的包,然后直接扯过来,当着你的面开始翻找值钱的玩意。一两个人翻包,剩下的人站在旁边,手插进裤兜里,用牛眼瞪着别的乘客。车上的其他人见状,只能把包偷偷地藏起来,然后装作看窗外的风景。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发生好多次,没有人敢上前理论,那些小偷哪怕没有半截钢管,也能有铁一样硬的拳头。我母亲的包被划开了好几次,因为那伙人看见她的身边没有男人,她只能在他们走后,一个人收拾地上的东西,然后向左右的乘客赔个不是——因为地上的东西占据了别人的空间。等到过几年严打了之后,这样的事情就少了很多。在她的描述中,那个年代是个混乱的年代,但也是个幸福的年代,工作没有那么累,还能有点自己的时间,可以让她听听歌,和工友们讨论讨论刚出的港片。她最喜欢听的歌是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等到我出生了,却传来了陈百强的葬礼的消息,母亲万分感叹,直到我上小学,母亲都和我说,她觉得陈百强是个痴情的人,但也是很可惜的人。上了高中之后,我才有勇气听这首歌,陈百强和何超琼这对有情人没有成眷属,而再相爱的人之间也注定是要别离的。 死亡是个可怕的、痛苦的、但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我的第一堂有关死亡的课就是母亲的离世,我至今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从中走出来,好歹也是鼓起勇气写下这篇文章,但一想到这种事情,就让我攥着钢笔的手止不住地颤抖。所以我给这个话题留了几页纸,当我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先写写后面的内容。 在二三十年前,中专是个正儿八经学技术的地方,而工人是个值得骄傲的工作,大家上班的时候也能打打牌、聊聊天,有些贪玩的男工友把手头的活干完了之后还会结伴翻墙出去喝酒,等到快下班了再回来。一到下班时间,大家要么在街上闲逛,要么回家继续和邻居们打牌。那是个萧条的冬天,纺织厂的订单越来越少,大家聊天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们靠在一起看着厂里那几个面带笑意的、醉醺醺的男工友时,没有人想到国有企业改革的铁拳会砸在自己身上。 九十年代迎来了下岗潮,母亲也就失业了。她和我说,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但可惜不是。在那个时候,只要是活着就能分配到工作,但没有工作了,就不知道该怎么找了。她只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优秀才被辞退,可是后来才知道,没人在那次下岗潮里幸免,纺织厂倒闭了。他们像是一群被遗忘的人,和纺织厂一起被时代掩埋了。可人总是得吃饭,母亲也没有钱开个小店铺,只能退而求其次,挨家挨户地问谁的店里缺人手。我问母亲,没有钱开个小商店,为什么不去摆摊,这个成本比较低,还不用房租。母亲说,她当时没有那个概念,总觉得摆摊是个丢人的事情,而且谁会在街头买衣服呢?最后她在饭店找了份工作,因为我母亲长得很漂亮,所以才能去这样层次比较高的饭店里干活,如果她的年龄再大一点或者长得再不好看一点儿,可能就要去别的饭店了,社会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当年摆摊卖东西的人已经赚了第一桶金,也许可以继续折腾下去,或者拿这笔钱来投资其他产业。可是母亲却错过了这个机会,能够有锐利眼光的人终究是少数,她多次和我说,如果她当时毕业没有去当工人,而是跟着班里那群不听话的学生去了警察局,如果她没有去饭店工作,而是借钱来倒卖衣服……那么就能给我更好的生活,可是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呢?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有一次后悔的机会,我想回到2003年5月13号的中午,让母亲从老房子里跑出来,这样她就不会离开我了。 我父母的相遇和我的出生一样糊涂,到了我大概五年级的时候,母亲才把真相告诉我。她的讲述也含糊其辞,其中不乏杜撰的成分,我只能挑挑拣拣,把大概可信的地方拎出来,放在这里,所以这一块我不能像之前那些内容一样写得那么明白。 母亲说,她在饭店当服务员的时候和父亲认识了,之后就怀上了我。我追问她中间的事情,可是她就不肯说了,她说:问那么多干什么呀—— 而且在叙述过程中,母亲似乎刻意地把“安全套”“打掉孩子”“上床”这类东西给去掉,因为少儿不宜。但母亲和父亲之间没什么感情,如果缺少了这一环,叙述就是不完整的。我听了半天,还是不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于是我换了个问法:那些夫妻不都是先结婚、住在一起,然后再生孩子的吗?为什么你们不结婚?父亲为什么不和我们住在一起? 母亲说:因为你的父亲当时正准备去国外读研究生,而且我和他的感情并没有那么好……他太忙了。 这是“我的父亲并不想要我”的含蓄表达。 我想了半天,不知道接下来的问题是否该问,问出来之后会不会伤害到母亲,但我还是问了:mama,既然父亲不想要我,那——您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 母亲摸了摸我的头发,她说:思衡,mama在那时候只有你一个人了,如果没有你,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活下来。mama很累,可是却觉得你是唯一的精神寄托。 我当时在想,如果没有了我,怎么就不能活着呢?如果多了我,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