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市井情报员 (第2/2页)
字记录之中得到三姑六婆的客观资料,实在太难了。 蕣华并不是一个“无产阶级历史观”的持有者,凡事都要“颂扬劳动人民”,她只是以为,才女侠女之类的太多了,但是对于这些所谓“三姑六婆”,在城市中穿宅过户谋生的普通女人,实在描写得太少,而且还非常脸谱化,一出场就不是好人,而且描写她们赚钱,总带了滑稽好笑的唯利是图,然而其实谁不爱钱呢?那些士大夫难道不爱钱吗?他们是把权钱资源都掌握在手中啊┓?′??┏ 盛徽想了一会儿,幽幽地说:“其实不仅三姑六婆,闺秀烈女也多是有骨无rou。” 蕣华脑子一转,那也确实是,史书里记录的正面女性人物,确实有点好像“劳模表彰”似的,高大上而又苍白雷同,与红色电影中的党员形象很是近似。 之后蔡家便是四处请托,忙得星火燎原,对于蔡家老三的事,蕣华并不怎样关心,她担心的只是盛颐,蔡老三出了这样的事,盛颐忧心如焚,日夜焦虑,茶饭不进,每次见到她,都觉得比上次又瘦了一点,脸上白白的,没有血色,下颏都尖了,她本来身体便不是很强健,这一来更有点好像纸片人了。 因此每次蕣华见了她,便再三叮咛:“不要担忧,万事有堂上大人主张,这一阵往来奔走,不是已经有了眉目?乃是给人家陷害的,一群地痞贪图他的财产,已经将辩讼的状子递了上去,看那官儿怎样判,你不要忧虑坏了身体,还要侍奉双亲呢。” 蔡老三是因为在广州做生意,迷恋上一个歌姬,三天两日去那里,结果给当地的流氓看在眼里,想要用这个来套他的钱,不过蔡老三倒还不是完全没谱,多数心思仍然在生意上,那些人不得如意,便索性坑害他,将一个路边倒毙的死尸丢进他的房里,其中一个无赖扮死者亲人,来找他要钱,本意是狠狠讹一笔钱,然而蔡老三宁死不屈,宁愿打官司,于是那帮无赖便扯着他来到官府,告一个杀人害命之罪。 这些内情,派往广州府疏通的人已经访查明白,也去监牢里看过了他家给监禁的少爷,问过了往来事由,前后一串,便通畅了,原来是这样一回事,恨得韩夫人牙根痒痒的:“这一班匪徒,眼睛里见了银子,便如同蚊子见血,仿佛饿狼,看到人便要生吞了去。” 转而又恨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你若是本本分分做生意,何至于惹来这样的乱事?放着家中如此贤良的妻子不理会,倒去外面追捧歌姬舞女,才惹下这一场祸事来,我们平时如何说你都不听,这一回老天替我们罚你”。 蕣华一听,这就是“社会教做人”系列。 蕣华对于蔡老三,是毫无同情,只是替韩夫人难过,韩夫人是个很不错的人,慈祥公正,也知道自己儿子做事不靠谱,对盛颐多有怜爱,曾经和她说:“不管我那混账糊涂儿子怎生想法,你都是我的媳妇,有我在,不会让他把你怎么样。” 盛颐未来的道路,蕣华也替她打算好了,这一次蔡老三捞得出来便罢,倘若实在不成,就接盛颐来和自己同住,和小螳蜂儿也商量过,两个人都赞成,蜂儿说:“那么我便搬去厢房里住,让颐姑娘住我这间房。” 蕣华当时笑道:“怎么能让你换房?颐meimei来了,当然是和我住在一起,这房间反正够大。” 里外的套间呢,里边一个宽敞的大卧房,卧房外间是小套间的书房,之外还有一个客厅,两个人住也宽宽绰绰。 唯一的问题就是,空间无法继续隐藏,必然要告知盛颐,想到这一点,蕣华内心也很是纠结,但是盛颐身陷如此困境,自己总不能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况且盛颐也是一个明白人,应该不会泄露秘密。 十一月里,天气寒冷,蕣华这一天去沈清月那里为她画像,沈清月也是东阳着名的歌姬,在罗昔昔那里看到了蕣华给她画的像,便不甘落后,也要蕣华给她画几幅,蕣华连续在她这里一个月,画了四幅画,如今已经到了尾声。 要说自从罗昔昔那里挂了她的画,蕣华知名度提高倒是也罢了,接连有歌姬邀请她来画像,她有了稳定的财源。 这种情形是她始料未及的,蕣华起初想的是,有了罗昔昔的推介,往来的文化人多来买她的画,这一点当然也不是完全空想,确实买画的人多了,而且不仅仅是东阳本县的人,路过的商人学子也会来看画,不过更加显着的效应是,歌姬舞女纷纷邀约蕣华过去给她们画像,往往还在蕣华的绘画上面题诗,蕣华就觉得这个情形很有些诡异,似曾相识。 沈清月一言挑明:“蕣华姑娘乃是画师中的柳耆卿。” 蕣华笑道:“我记得柳三变,是歌姬们将他安葬的。” 生前靠给教坊谱曲写歌词维持生活,死后由歌姬办理丧葬。 沈清月点头:“柳屯田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了。” 然后连忙又加了一句,“不过蕣华姑娘的家业,可是比柳耆卿齐整得多。” 蕣华于是便发现,自己现在的情况果然有一点好像是柳永,不同的是柳永是填词,自己则是绘画,李清照评价了柳永的词,说他“变旧声作新声”,但是“词语尘下”,以李清照的大家闺秀审美,大概难免做出这样的评价吧,不过这句评论放在自己的浮世绘上,倒也贴切,确实是与传统画法有很大区别,不过因为画的多是市井民情,如今更是大量地画青楼歌姬,这便是“画风尘下”吧。 此时沈清月玩弄着一把折扇,乃是金陵名匠李昭所制,金陵折扇天下驰名,这是一个路过的南京商人送给她的,玳瑁扇骨,洒金螺钿,很是华丽,上面画的山水。 沈清月将那扇子打开又合上,头上黑珍珠镶金的蜘蛛簪荧荧发光,说道:“蕣华姑娘,你那妹夫的官司如何了?” 蕣华描完了最后几笔,道:“听说是有眉目了,想来是已经辩说清楚,她家的钱也使得差不多了,便可以了结了,这官司倘若再打下去,卖房子卖地,便精穷了。” 沈清月轻轻地笑:“可惜乃是在广州府,倘若是在咱们东阳,我纵然不才,人卑言微,总能说上几句话,即使是在杭州府,我有个好姐妹在那里,托托她,也能转圜,却是在广州府,实在是鞭长莫及了。” 这些知名的歌姬,活跃于上流社会,也有她们的活动能量,有时便会为人请托事情,像是沈清月这样,给人说情,是比较世俗的了,柳如是通过陈子龙,参与几社的活动,几社不仅是一个文社,那帮文士凑在一起,少不得谈论时政,柳如是在那里面,以她的才学,也一定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后来柳如是积极参加抗清,她的想法不会是忽然之间形成,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于是蕣华笑道:“沈姑娘有这一份心意,已经足感厚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