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34)  (第2/3页)
从国外医院引回来的模式,一个季度才开一次,这是第三次。    医务部主任组织,各科室轮流分享,有时还会邀请其他医院相关专科的专家过来。    检查、诊断、用药、抢救,每个步骤都会被拎出来评判合不合理,临床、医技、药房、供血室每个科室都有可能被分析责任到不到位。    病人死亡,对医生而言是很常见的事,但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站在这里接受讨论,乃至批判,需要一定的勇气。    在这里说实话,也需要一定的勇气。    科室的死亡病例讨论,上级指导下级很容易,哪里做得不好该说就说,但院级的讨论是以科室为单位,各大主任都是同级。    同级之间互相评价,就需要掂量掂量人情关系,否则今天你当着全院人面前驳了这个主任的颜面,明天他就敢来拆你的台。    因而讨论起来拈轻怕重,需要牵头人再三强调不是批评,而是讨论、改进。    有时效果还不如科室内部的讨论,但领导有自己的想法,底下人只能配合着来。    这次轮到心内科分享病例。    心内科一名医生站在台上,打开ppt:各位领导同事晚上好,我是心内一区的丁晓麦,今天分享的死亡病例是一名20岁的女性,病毒性心肌炎vmc入院,经icu救治病情一度好转,10号转入心内科,病情稳定,15号返院检查发现心衰加重,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dcm,伴低血压,15号晚上9点30分,突发心跳骤停    病例分享中,患者的姓名被隐去,只显示住院号,52104。    简清坐在台下,记不清那一串数字代表谁,但看见ppt上展示的病史、体格检查、检验检查、入院诊断、治疗经过,她就猜出了患者是谁    何蓓,那天倒在公园,最后联合急诊、重症、心内抢救了近三个小时的病人。    简清无心感慨生死无常,只是蹙眉思索。    最危险的时候都抢救回来了,为什么病情稳定后,又突然进展成了扩张型心肌病?还发生心跳骤停,抢救失败?    晚上九点。    鹿饮溪躺在icu的病床上,睁开眼睛,眼神清亮。    压在胸口的大山被搬走一般,呼吸变得顺畅起来,混沌的神智也变得清晰起来。    不是回光返照吧?    她扭头看自己监护仪上的数据。    各项指标都在正常值范围,生命体征平稳。    醒了?    有人走到她床边,轻声问她。    她挪动脑袋,看见了站在床边的简清。    简清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平静地看着她:明天可以拔管。    鹿饮溪觉得自己的手腕能使上力了,抬起来,做了个握笔写字的姿势。    简清会意,摇高床头,递给她磁性笔,把磁性板摆到她面前:想说什么?    平常都是鹿饮溪叭叭叭说个不停,现在她不能说话,简清成了话多的那个。    鹿饮溪看了简清一眼,在磁性板上又写又画    【患者缝针伤口:iiiiiiii    带教指示拆一半:iiiii    学生拆一半:iiiii】    一个经典的医学笑话,说一个患者的伤口缝针后将要愈合,带教指示学生拆一半的线,正常cao作是隔一根拆,结果没有经验的学生只拆了右半边的线。    她在讲笑话逗简清开心,她想让她开心,不是现在这副凝重严肃的模样。    简清面无表情。    鹿饮溪皱眉瞪她。    不好笑吗?    迫于威胁,简清拉开口罩,单耳挂着,勾了勾嘴角,露出一个勉强的、短暂的笑容给鹿饮溪看,然后重新戴上口罩。    鹿饮溪不逗她了,只是看着她。    简清也看着鹿饮溪,良久,眼里有了笑意,露出一个真心的笑容。    第二天,鹿饮溪拔了管,盖上氧气罩,又观察了一天,医生评估体征平稳后,转出icu,腾出床位,转入呼吸内科。    这天简清值科研班,没有待在实验室,抱着电脑,守在鹿饮溪床边统计数据。    在普通病房她也戴着口罩,但没有穿白大褂,穿着常服。    鹿饮溪盯着她看,不肯休息睡觉。    魏明明跑腿送东西时,顺道拐来探望鹿饮溪,坐在鹿饮溪床头嬉嬉笑笑:我可是你救命恩人,等你好了得给我跳支舞。    鹿饮溪笑着点头同意。    深夜,简清没有回去,打算继续在病房守着鹿饮溪。    鹿饮溪在手机上打字给她看:【你回去休息吧,病情已近稳定了,有医生护士在,我不会有事的。】    简清看了一眼,收回视线,没理她,借用呼吸内科医生值班室里的卫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