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全文 (第5/5页)
2 「不打才会变笨!不要打头就好。」阿默师很生气。 咦,我是做了什麽坏事要被打?现在完全回想不起来。 回来学徒的话题吧。在阿默师小时候学徒还多,大家一起跟着师傅做工。到我小的时候,已经完全没有人想学了。我没看过阿默师有徒弟。不管是本省人还是外省人的孩子,都对这行要吃苦十几年才能出师的手艺没兴趣。去学做水电也b这行饭又快又赚钱。对於孩子们都出外去读书、工作,他是觉得挺好。石雕这门手艺的凋零,恐怕他也早就预知到。如果想赚钱,後来景气b较好的时候,或许可以改雕些大件玉石,那就身价不只百倍千倍万倍。但是他似乎也没有动过转行的念头。有时候他就像颗大石头,坚毅不拔。 他并没有问过我,对雕刻有没有兴趣。相反地,如同我感觉到他给我们家贴上的「文人」标签,让他有不该让我踰越雷池一步的潜意识。手艺、口诀等等什麽都没教给我。他最多就让我在一旁看。 手握凿刀时,他是专注又沉默,名副其实的「阿默师」。 十三、 不说话。绝对不发一语。 虽然在每天上工之前没有特别烧香拜佛的仪式,但是他会先站在庭院里,对天拜一拜,然後才回身把工具箱抱出来,开始今天的工作。大部分的时候,是接续昨日的工作,那时就是双倍的一语不发。一切设计图都已经在脑子里画好,只需执行、贯彻。 我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看,静静地欣赏。以前曾经偷拿过阿默师的工具在墙柱上乱挖,结果挨了一顿好打。稍微长大一点之後,不是怕被打,自己也知觉那些工具不是自己该随便碰的东西,尊敬而远之。那些钝重的金属器当然不太可能被小孩子玩坏,但我总觉得,若是自己随便碰了,其神圣X就消退了一些。在阿默师手中的时候,是有某种神圣X的。 如果说他工作时像是机器人,却是冒凟。在这种机械式的工作里,寄宿着人心、人的意志、人的努力、人的感情、人的汗水、人的自由、人的觉醒、人的审美、人的哲学、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世界……直到放下凿槌,他才从大宇宙回到眼前的现实。不,这说法也不对。他始终专注在眼前的世界,未曾离开。 2 顺应着所需雕刻的纹样,阿默师有时是左手持凿、右手持锤;有时反过来,右手持凿,左手持锤。锤子敲在凿刀上,「叮!叮!」的响声非常悦耳。从来没有阿默师不能凿穿的坚y石头。每次凿下,便会有些许碎砂掉落。即使看起来什麽都没有改变,但改变确确实实正在发生。好b老牛负重前行,并不花俏奔腾;但一步一脚印,终能致远。我对此深具信心。这给了小时候的我很大的启发,或许也在支撑着我往後的人生。 虽然没有说过,但是我从阿默师的神情可以推测,他最得意的便是雕刻狮子口里含着的石珠之技术。狮子嘴里那颗圆滚滚的石珠,不是从外边放进去,而是慢慢凿穿狮子嘴里空洞时留下来的。我也曾看过阿默师以同样工法雕刻雄狮脚边的绣球,那凿空所花的工夫又胜数倍。底座的形状也分许多种,有的是莲花,有的是彩带。如何雕出弧线,对小时候的我来说实在百思不得其解。我只能说,我是绝对办不到的。阿默师就是能细细地运斧斤,用一个个小小的点,连接出一条美丽的弧线。由一条条弧线,层叠出不可能存在於大自然的、美丽的石波浪。 一天的工作做完之後,他偶尔会cH0U上几根菸。那时我们小鬼们也差不多闹完回家。之後他会做哪些消遣呢?这个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或许是早早洗澡歇息了吧。 我也曾看过他替人刻墓碑上的字样。那天不是在户外,而是在门里做。 阿默师小心翼翼地擦拭石板,选换着好几种凿钉;先从最右边一行的小字「民国庚子……」开始刻起,在灰sE的石板上慢慢一笔笔刻划出字样来。那和父亲写书法时的专注有些神似。再来是中间的大字,每个字的位置都要先分配好。字的大小和距离需一致,先打好底稿之後,一样选换着好几种凿钉,稳健地一锤锤在上面敲出笔划来。凿出字的地方,似乎隐隐发出白sE灵光,亦可能只是光线反S,看来特别白皙,而美也由此诞生。「祭神,如神在。」阿默师雕刻碑文时,彷佛那魂灵已迁宿於此,不敢惊扰,不敢怠慢。清响的锤钉声亦似梵呗,涤净人心中的烦恼俗虑。 我想起有天他讲鬼故事,说有个外地的师傅,由於墓碑上的名字少刻了一划,最後被nV鬼缠身而Si。阿默师真的相信这则鬼故事吗?无论如何,在那静默的庄严中,我想他是绝不会弄错失手的。 我回家之後,大概是挺兴奋地向mamamama说了所见所闻,但她似乎对此有点忌讳。我只好答应她,如果阿默师要刻的是墓碑,我就不过去玩。但,我其实也只遇过那一次。那次我几乎是一动也不敢动,连呼x1的声音都不敢发出。 终、 「来啦,照一张相。」 阿默师真的在考虑退休了。 2 一转眼就过了十年,我已经考上台北的大学,目前是放暑假回乡省亲。父亲买了一台照相机,我向他借来想帮阿默师拍张工作时的照片,让大家知道这方圆十里内的石狮子都是他亲手刻划出来的。但他闪来躲去说:「你这样我没办法工作。拜托,拜托。」没想到阿默师竟然非常害羞!这是小时候的我从未发觉的事。 我只好强迫他拿起锤与凿子,坐在原先雕到一半、横摆的石狮像前,这样拍摄了一张。虽然有些做作,但绝对没造假。古人说「物勒工名」,现在则可用相片记录下工匠之身影。等这对石狮像安置完成之後,我要再去拍几张。 「现在是大学生罗……」 惭愧得很,我考上的其实不是多好的大学,不过好歹至少是国立大学,可以省下些学费。另一方面,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总觉得这次回来,阿默师对我有点疏远的感觉。对我也变得沉默寡言。 是因为身分的隔阂吗?我想了一想。虽然或许有这种可能,但是更多的,应该是对於时代变化的隔阂感吧。 阿默师所拥有的,是几十年锻链过的手艺。而现在的大学生我,穿的是白挺的衬衫、西装K、牛皮鞋,头发特地梳得朝天翘。我们听英文歌、去舞厅跳舞;没课的空档几个人去打撞球、看电影。说实话,这和我上不上大学无关。这是整个大时代的风尚,它席卷了所有人,我只是身在其中。 阿默师便是独自一人伫立在这强风里,感到些许孤独寂冷吧。 马上是七零年代,我们和更久远未来的人们,会不会忘记过去的纯朴与美好?我看着手中的外国进口相机,对於雕刻手艺的未来传承不能抱太乐观的期望。 但阿默师的作品会留下,不管风吹日晒雨淋,它们会一直镇守在各地的庙宇前,以不变应万变。那阿默师亲手寄寓其中的温柔,十百年後仍会与人们的心灵相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