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穿成团宠小姑子的嫂嫂 第15节 (第1/2页)
韩建斌:“芸娘是北方来的知青,嫁给我后就没回去过。” 杨晓啧啧两声:“嫁给你可真苦。” 不仅受磋磨,还有娘家等于没娘家,说来父母辈的人常叨叨的女儿不远嫁是有道理的,韩建斌和陈芸娘俩家隔着天南地北,娘家使不上力,老太太磋磨人都不用担心被姑娘家找上门来。 丈夫娘家人都不在,没人撑腰可不就只能苦水往自己肚子里咽。 韩建斌黑了脸,想走又还想看看她和韩大毛平时怎么相处,没忍住道:“现在嫁给我的人是你。” 杨晓轻哼:“所以你要珍惜我,爱护我。” 韩建斌顿时一噎,吞吞吐吐道:“你怎么能这么说话?” 杨晓一头雾水:“我咋了?你能娶到我这么漂亮又能干的女孩还不珍惜?” 韩建斌涨红了脸,支支吾吾:“我,我会的。” 她不知道,这年代人害羞腼腆,乡下里人最多是家人嫁女的时候对女婿说一句,好好待她,还没女生这么大大咧咧地自己说这种话的呢,这就相当于女方将自己托付给他,和他说情话。 韩建斌从小到大就没听过这样的话,忍不住羞红。 “爸爸,你怎么脸红了?” 俩人顾自聊上,忘了地上还有一个韩大毛,戳穿后韩建斌窘迫地捂脸逃跑。 杨晓回味过来,乐了,已婚老男人和纯情小伙子似的,啧啧,不过也许韩建斌还真没她懂得多。 “你爸真好玩儿。”杨晓揉了揉韩大毛和父亲相似的小脸。 韩大毛皱眉:“mama,姥姥也好玩吗?” 杨晓一噎:“姥姥不是玩的。” “那是像奶奶一样吗?”小孩寻思爸爸的mama叫奶奶,要是和她一样坏,那他就不要姥姥了。 杨晓心想,她也不知道呢,原主记忆里对于亲妈的情况是封闭的,她就是,印象里大约有那么一个人儿。 “你奶奶那样的人儿可不容易遇到。”心里没把握,但不妨碍她嘴上忽悠小孩。 小孩安心了,眨着葡萄大眼问她们什么时候去散步。 杨晓让他等着,去给小老二把了尿,带上孩子的零嘴儿,娘仨悠悠闲闲得出门散步。 西坡村的村民们好奇地看着这一家子,一般分家后一家人就是在风口浪尖上,村里闲汉妇女八卦的兴头都还在呢,至少也得躲躲再出门不?老韩家就从晌午关门闭户到晚上都不敢出来。 二房倒好,韩建斌照常去大队部,毕竟是爷们,有要事,又是个不常回的,能理解。 但是杨晓呢,抱着孩子大大方方出门散步,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弄得大家都不好意思说闲话了。 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杨晓一直奉行着这条真理。 再说了,不就是分个家嘛,有什么好躲的,流言蜚语出现时就要大大方方出现才让人无趣,躲着避着反而让人觉得你是不是真有啥不可告知的秘密。 杨晓带着孩子大大方方绕着村子溜了一圈,任由村人们打量,第二天关于老韩家分家的事儿就没多少人讨论了。 没见分家人家也照样过活吗?和从前没啥区别。 至于杨晓,左手牵着个小孩儿,右手抱着一个大包袱,背着个胖娃娃,带着英俊挺拔的男人回娘家了。 第15章回娘家 杨家村和韩家村是隔壁生产大队,两个地方距离不远,但是她们还是从早上出发,走到杨家村时已经晌午了。 杨晓远远看到一个老太太站在村口大树下四处张望,近了,瞧见她们时脸上迸发出高兴的光彩。 “晓儿,不是说昨日就来的吗?晚上那封口信是咋回事儿。”何美芬高兴过后就是担忧。 杨晓一看到真人,脑海里自动浮现出原主和她往日相处的情形,情绪翻涌,垂下眼帘:“发生了点事儿就迟了,妈我们回家说。” 何美芬一拍脑袋:瞧我,现在搁这儿问啥呢,回家,你爸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鱼儿。” 杨家小院里,她继父杨志国正在杀鸡,韩建斌放下背篓,拍了拍韩大毛,主动去帮忙。 韩大毛看了眼和那个陌生老太太笑眯眯说话的后妈,小声道:“爸爸我要跟着你。” “乖,去和姥姥聊天。”韩建斌揉了揉他的脑袋,他和杨晓已经结婚了,韩大毛得适应杨晓这边的亲戚。 幸好何美芬是个性子温婉的老太太,杨家说复杂也不复杂,一家五口,两个老人三个儿女,除去杨晓,还有一个继妹和老来得子的小儿子。 杨晓在和老太太说她们昨天没来是闹着分家的事儿,韩大毛磨磨蹭蹭地凑到杨晓腿边。 好奇心贼强,爱玩爱闹的他这会子眼珠子不敢乱看,一动不动黏在杨晓身边。 何美芬冲韩大毛招招手,给了他一条青皮黄rou的木瓜:“好孩子你是大毛吧,来姥姥家不要客气,吃。” 韩大毛没吃过木瓜,也不知道怎么吃,小手捧着木瓜看杨晓,杨晓帮他将瓜馕里的籽拨出来,眨眨眼道:“吃吧。” 小孩小脸微红,低头默默吃起来,后妈说得对,姥姥和奶奶不一样,奶奶不给他吃的,抢他的吃食给棠哥儿,姥姥会给他好吃的。 “哪来的?”杨晓记忆中大队里没种木瓜。 “你大伯家的,差不多就在去年你嫁人的时候庆华那小子带回来一棵树,没想到不过大半年就开花结果了。”何美芬摇了摇怀里的小老二。 杨庆华是杨晓的堂兄,是她生父唯一的兄弟的儿子。杨晓她爸在她出生前没了,何美芬带着她嫁给同样有个女儿的鳏夫杨志国,俩人开始搭伙过日子。 杨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