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60 章(高考) (第2/3页)
来的是大海碗,勉强够他们喝的。 眼看着要过冬了,甄臻就从山上找了不少枯树叶、瓜藤回来堆肥改善土壤,后院的菜地已经叫她改良的差不多了,今年再弄弄,明年的收成只会更好。 小菜园已经没什么农活可干了,冬天虽然也有不少菜能活着,可一场霜冻下来,那菜就蔫巴了,还是得提前收下来,放在背阴的地窖里存着。 甄臻按照往常的经验,囤了一千多斤最好的煤炭,又叫两个儿子早早把木柴给囤好了。 衣服是不用她做了,焦蕙兰一个人就给包圆了,给四个孩子各做了一件新棉袄,一条新棉裤,还纳了鞋底,给他们做了新棉鞋。 广播里说今年有大雪,平底的棉鞋是不够用的。 甄臻又跟张翠花和苟子娘学做了高底木屐,这种高底木屐可不简单,需要把棉鞋固定在高高的鞋底上。 甄臻寻思着这种高底木屐的前身是谢公屐,模样都有点像。 往常都是要找木匠做的,今年甄臻打算自己动手,鞋底选的是有韧性的桑木,说是因为槐树料太重,杨树太脆,桑木就正正好了。 这高木屐虽然难做却很实用,下大雪时农村路烂,又没有石柏油路,棉鞋一踩就陷进去了,只能靠高底木屐出门了。 她今年就寻思着做几双,留着下雪天上厕所用。 她囤了两千斤的菜,各种菜都有,rou类也都齐全的,羊rou、牛rou、鱼、虾都有,但也没囤太多。 一来是天还没有太冷,囤多了容易坏掉。 二来是农村有老鼠,rou容易叫老鼠给啃了,囤半个月的量就行,不够吃还可以去黑市买。 十二月初一场大雪下来,村里人来往都少了,家家都窝在屋里,只有饭点烟囱会准时冒出黑烟来。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坝头村白茫茫一片,山道上走着一个牵狗的老汉,炊烟袅袅,一派烟火气息,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 这不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怀孕高峰期,小年轻都把自己关在家里埋头苦干,像她这样没男人的寡妇,除了织毛衣打发时间,实在也没别的娱乐活动了。 张翠花送了一包地瓜干过来,她晓得甄臻就爱吃这农村的土玩意,甄臻泡了豆子准备磨豆浆,磨好了也给她送了一锅过去。 次日一早,甄臻从被窝里出来,因为烧了炉子,屋里十分暖和,没穿棉袄也不会太冷。 程素已经在看书了,她冲甄大娘笑笑,亲昵地问: “饿了吗?我去给你做饭?” 甄臻觉得好笑,这丫头怎么总爱照顾她? “你学你的,我去泡点芝麻糊,给你端一碗来。” 芝麻糊是甄臻从空间里拿出来的,这年头也有芝麻糊,可没有人家这配方,吃起来还是差点意思。 这款芝麻糊很出名,吃着也香,泡一碗,稀点厚点孩子都爱吃的。 程素捏着成绩单就去跟甄臻分享喜悦了,甄臻知道她能考得不错,却没想到这么好,果然好剧本都是别人拿的。 所以赵美兰就抱着随便卖卖的心态叫人抄了一百份,谁知这一百份当天就卖完了。 甄臻也觉得大专还不错,这年头的大专含金量堪比后世好本科了,专业性强,毕业后有人抢着要,还会包分配。 程素的成绩单先收到,她本来成绩就好,加上甄臻一直帮她复习,一考就拿了全县第一! 孟招弟得意坏了,“娘说的对,你就没那个命!” 好在孟招弟在甄臻的劝说下,一心扑在学习上,一直到考试前一晚才放下书本。 苟子娘急得直拍大腿,“你这当娘的可真够糊涂的!你家招弟考中了!李德成都去买鞭了,你赶紧出来迎接吧!” 可能吗?孟招弟那么闷的一个人,又是丫头片子,真能上大学? 孟来弟还在一旁挑拨,张巧红就觉得这闺女是为了躲懒,才故意要考大学的。 甄臻答应下来,她就是有心提点赵美兰也不到时机,这还没改革开放呢,赵美兰如今捧着铁饭碗能干啥?还是干好本职工作再说。 考试当天,甄臻就给她们做了油条和鸡蛋,凑成100图个吉利,还特地给大国他爹上了香,仪式感也是满满的。 孟招弟心里为程素高兴,可她自己却没拿到成绩单。 村里人就感叹,说孟家真是好命,分了个知青竟然考了全县第一。 更别说还有什么重难点讲义,一般人还真不至于冒风险做这种事,都怕风向一变就被抓,说到底那些有知识的人都被斗怕了。 雪化了之后,甄臻就去了一趟县城,赵美兰见到她像是见了亲人似的,连忙把她拉到一边。 赵美兰这才发现不对。 孟招弟越想越难过,就跑回家痛哭了一顿。 四个孩子拿小碗端端正正坐着,甄臻一人舀了一大勺,又每人冲了一杯高乐高,煎了两个鸡蛋,早饭就算是解决了。 甄臻笑笑,“怎么着,想我了?” “所以说女人就是比男人坚强,对了,我有个好东西给你,”甄臻说完,就从车筐里掏了一包桃胶给,又把孟华寄来的若羌大枣拿了一点给她,“桃胶拿回家泡发一下,加点冰糖和红枣。大枣是我儿子从外地寄来的,也是极好的,拿回去补补身体吧!” 她同考场一个女生,考一半就捂着头大哭起来,被监考老师带出考场了。 俩人按照甄臻所说,结伴去附近的山上转了转,放松一下精神,还决口不提考试的事。 张巧红愣了愣,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外面传来吵闹声,她才意识到孟招弟真考中了! 最近风向多变,赵美兰寻思着自己眼头也得活络点,这样才能赚到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