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甚麽 (第2/3页)
,为甚麽会这样?回想过去的人生,许多时连我也无法理解自己为何会作出某个决定,无法理解为甚麽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为何会做某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连我都不了解朱学棋,怎麽可能有人完全明白我? 朱学棋像个浮在空中的氢气球,随风飘摇,忽尔高飞,忽尔沈降,在无边的世界闯荡,没有家园依靠,时刻感到战栗,默默地等候沈重的低气压将之挤爆,或者被无心的电线杆戳破,又或是自身的气T终於都泄尽,颓然地搁在某处。我知道Si亡是唯一的结局,只视乎迟或早。在这麽一个命定的生存状态下,我只受外在环境影响,不能定夺自己,怎麽解答「我是甚麽」这复杂的问题? 最後,人们只能凭片面的证据和事实去解构朱学棋。他们或俯瞰、或仰视、或横看、或侧望,得见我其中一个轮廓,便瞎子m0象般断然命定其整T全部,甚至可以肆意地点评。 好几个失眠夜,我被这条简单纯粹的问题困扰,原本以为来到山上g活,可以让我分散一下心神,但明显没半点帮助,独处让我更加胡思乱想,甚至还变本加厉。我究竟是甚麽?为甚麽连我自己都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人到底是怎麽样的生物呢? 想到这里,我对这种必然会被错误地命定的处境顿感无力,整个人像被束缚着,被紧紧地箍实,无从反抗,无力挣扎,竟差点喘不过气。「哇呀!」我被迫得嗥叫,才能稍为冲开这压力。 「你还好吗?」释德慧在我後面吃惊地问。 「噢!师太,我只是一时透气不顺,对不起,吓倒你了。」她突然现身,我也感到愕然。 「真的没事吗?」 「没事。」 「辛苦便先休息一下吧!估不到你真的来了。」 「我说过来就会来。」一边擦拭地板,一边向师太报以一个腼腆的微笑。 「你这年轻人真好。」 「你不用理会这边,我差不多清理好。」 「麻烦你。」说完,师太就到寺外面。 我嗅着人造的柠檬香,继续使劲地擦拭地板,从灰黑sE的清洁泡沫来看,已经很久没有人清洁过这里。寺内又剩下我一人,我告诉自己必需要留心洗擦,才能把结在空隙的Hui物洗走,我很专心地擦。 再过两次清水,地板总算清洁好,b起之前,可能还更乾净一些。虽然已经全身都是汗水,但看见整理好的地方,满足感固然美好,最重要还是那份存在感,世界因为我而变得美好了一点。用毛巾抹把汗,拿着樽装水,在寺前空地伫立,回望禅师寺,晨光sHEj1N佛寺,真好像有灵光反照出来,内心感受到难得的安宁,尤其是在这几天。 「朱警员,过来吃西瓜。」释德慧边走边说,手中捧住一盘已经切好的西瓜。 「哗!太好了,让我先洗洗手。」我笑得开怀,有甚麽b劳动过後有西瓜吃更解喝。我赶快去溪边清洗双手,冰凉触感从双手走匀全身,整个人畅快醒神。也拿自己的汗巾浸洗一下,抹在身上很是清凉。 「是善信送来给我的。」释德慧把一片鲜红sE的西瓜递至我面前,我也老实不客气接过来就狠吃,食相不太斯文也不理会,西瓜实在太x1引太可口美味。 「你慢慢来,这里有很多。」释德慧望住我狼吞虎咽,只微笑静候,也没有一同吃。我吃完一片又拿一片,一口气吃了七八片。 「怎样?好吃吧!」 「太美味了!谢谢你!」 「是我先要多谢你。老实说,这麽Ga0到一团糟,昨晚还担心了一夜,不知道该如何清理才好。」 「师太不用言谢,反正我今日休班有空嘛。哈哈!」 「现在很少有你这麽有心的年轻人,平时经过这里的年轻人,不是没有礼貌,就是没公德心,我见太多了。」 「师太从小就在这里出家吗?」 「也不是,我自小在内地出家的,但来到禅师寺也差不多有十个年头了。」 「山上生活不容易啊!只有你一个人,这里甚麽都没有,所有东西得从山下送上来。」 「都习惯了,何况出家人六根清净,本来就没有甚麽是必需的。」 「六根清净吗?看来我也有此需要了。」想起那问题,我不禁皱起眉头。 「朱警员,近来有烦恼吗?」 「的确是。」我把视线转向山下望去,然後道:「最近的确为了一条看似简单的问题而苦恼。」 「如果不介意,何妨告之我?」 我望着师太,心想不妨请教师太,便问:「师太,佛门怎样解释自我?」 「善哉善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师太双手合十,续道:「尘俗世间事,包括我们自身都不真实,是虚幻的。在这个受慾望支配的世界,因因果果,生生世世,我们只不断地轮回,一边承受前世的因,一边种下来世的果,永远在此岸受苦受难。」 「所谓虚幻该怎麽说?明明我的r0U身就在眼前,明明意识得到自己,又何来虚幻呢?」 「其实你意识到的自我,只是一个概念,没错,你是一个实T,但每分每秒都在改变,上一秒的你不完全等於现在的你,现在的你又不等於下一秒的你。一般认识的所谓自我,只是堆叠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整T看似是统一,所以才有此错觉,但只要仔细分开每一个瞬间来看,仍然很难说每一个自我都是一样。」 「我的确有类似的想法,除此之外,我还觉得自己像一团结聚的空气,被一个气球包裹着,一点也不实在。」 「朱警员这是难得的,不是很多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又或者不当是一回事,那无疑是可悲的,只因为他们并未真正思考过自我为何物,并未觉醒到自身的处境是何等坎坷。佛教重视看破,让大家明白存活是甚麽意思。」 「那之後呢?我们该怎麽做?」 「只有通过修行、颂经礼佛,方能取得般若圆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