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29 吟游诗人 (第1/3页)
孟子有句话,说:“国之大事,唯战与祭”,战争和祭祀看似没有关系,却干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 华夏从战火中崛起,雄立列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如此,国亦如此。 人有高下,国有强弱,强国蛮横,弱国忍气吞声。 强国的声音,传遍世界,莫敢不从,莫敢不听,莫敢反抗。 弱国的声音,世界回以嘲笑。 漫长的黑夜里。 华夏是弱国的姿态,即便它顽强倔强,挺直腰干,从不屈服。 即便它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干碎了豺狼虎豹的坚铁利器。 世界上其他国家眼中。 华夏,依然是落后、愚昧、血腥、原始的东方部落。 那里的人。 有着长长的辫子,面黄肌瘦,内心阴暗,食物是生rou和生水。 那里的人。 跟卑贱的仆人一样,习惯磕头,落后不开化,没有文明的东方原始部落。 听上去很荒谬。 2005年。 这就是华夏外国人眼里的印象,根据调查,美利坚的年轻人,甚至从没有听说过,东方的国度:华夏。 华夏。 太需要一个舞台,向着世界宣自己的存,太需要一个舞台,横扫百年弊病,诉国人。 我们。 站起来了! 奥运,就是这样的舞台,而这个机会,华夏足足争取、等待、期盼了…… 五十年! 可想而知。 关乎国家荣誉,五十年的大计,这样重要的场合。 开幕式的总导演,背负的希冀和压力。 2001年。 华夏正式组建“奥运工作组”,简称:“奥组会。” 奥组会由燕京市政府挑头,士农工商,各行各业,都有人员参与。 下辖22个部门,最多时,有30个部门,1300多人。 庞大的组织,代表了国家对此次奥运会的慎重。 关于。 开幕式导演,奥组会最开始计划,指定导演,入选的导演名单,有6个人,其中,最有希望的人选:张一谋。 张一谋拒绝了。 奥组会奈,公开向全球,征集开幕式创意,选拔导演,海选有3000多个团队,经过初选。 12个团队入围。 其中。 张一谋、冯小刚、陈凯哥、李安、姜闻、韩桥、军歌舞团代表张继钢、国家歌舞团代表陈维亚…… 李按是华裔。 祖籍宝岛,黄皮肤下,一颗地地道道的白人心,张一谋评价他:“能自然的游走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整个华语电影圈,仅有李按一人。” 履历堪称文娱导演文天花板。 欧洲三大,李按斩获金狮、金熊,缺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陈凯哥之所以牛逼,很大程度,他是唯一斩获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 奥斯卡小金人。 李按数次封神,漫威的电影《绿巨人浩克》,就是他导演的。 如此。 荣誉满载的人,谁能想到,年轻时候,是个吃软饭的呢? 几年没工作。 全靠老婆养活,韩桥很客气,没办法,都是吃软饭的,英雄相惜,微微欠身,礼貌说:“李导,久仰大名!” “你好。” 李按人挺随和,慈眉善目,握住韩桥手,微笑说:“韩导客气了,英雄出少年,韩导年纪轻轻,成就就如此大,李某佩服。” “要我说。” “你两少假惺惺了。”姜闻说话,江湖流氓气挺足:“都是兄弟,韩桥我的好三弟,李哥,我的好大哥!” “一会完事了,去我家,不醉不归。” 三人说话。 韩桥对李按还是很好奇,倒不是电影,他就是俗人,他就想问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色戒能不能找我!” 另一个问题是:“色戒找我,我跟汤维能不能假戏真做。” 俗。 太俗了。 李按对韩桥,印象还是蛮好,韩桥电影他没看,年轻人说话幽默风趣,没几句话,韩桥说:“大哥,这次奥运,你有什么想法?” “想法有的。”李按示意身后,跟着几个人,有白人,有黑人,有华人,微笑说:“这次,我带来了奥斯卡,最有经验,最有创意,技术最先进的团队,我准备从技术着手。” “大哥。” “好主意。”韩桥心里打趣:“李按怕是美利坚混惯了,美利坚的思维,举办华夏人的盛会,不合时宜。” “韩桥,你呢?”姜闻问着:“你鬼主意一样多,这次准备怎么办?” “我准备从传统文化着手。”韩桥感慨:“世界上,华夏是唯一源远流长,历史从未断代的国家,风风雨雨5000年,这个国家,有太多的苦难,太多的挫折,有过辉煌,有过落寞,我准备展示从宏观历史着手,浩浩荡荡,展示华夏5000年的风采。” 他的思路。 说白了,就是张一谋的思路,不过,张一谋就是个疯子。 思路千奇百怪。 半夜两点,想到点子,兴奋的给同僚打电话,说的唾沫横飞。 第二天。 同事黑眼圈,脸色疲惫,问他:“老张,昨天半夜你说的点子很不错,准备怎么搞?” 张一谋精神抖擞:“昨天的点子,那个不行,我又有新点子,我准备……” 手舞足蹈。 同事:“ 所以。 韩桥的点子,是张一谋的点子,但是,不是张一谋现的点子。 他一点不害臊。 截天帝韩桥,从未来时空长河,截胡张一谋。 老谋子的点子很不错,现,它是我的了,他不怕姜闻和李按剽窃。 点子。 跟老婆不一样,老婆不是自己的,越兴奋,点子不是自己的,食之乏味。 他侃侃而谈。 李按和姜闻眼神对视,都看出对方眼底的诧异。 韩桥年纪轻轻,能入选奥运会导演,就不错了。 虽败犹荣。 谁都没指望,他能有什么好点子,毕竟,奥运会开幕式,太沉重,太严肃了。 这样的盛会。 没有岁月的积淀,很难把控,没想到,韩桥还真有点子。 最重要的是,还不错。 “胡说八道。” “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书没几本,懂什么传统文化。” 说话的人声,话里话外的讥讽,溢于言表。 姜闻脸色意外,韩桥毕竟是大导,谁这么不给面子。 转头。 哑然失笑,不意外了:“陈导。” 陈凯哥西装革履,身后,跟着工作人员,黑墨镜,自信从容,点点头:“姜导。” 眼神越过韩桥,凝视李按,陈凯哥严肃的脸色,柔和些许:“李导,你好。” “陈导。” 国内几个大导,即便素未谋面,名声却如雷贯耳。 寒暄完。 陈凯哥眼神凝视韩桥,脸色严肃,他和韩桥撕破脸皮了。 数次针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