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匆匆五年(下) (第1/1页)
众所周知,对於守边的塞王,朱元璋可谓是极其重视。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底,沐英的灵柩运抵京城,朱元璋领着朱棣及一众文武亲往迎接,而後派遣g0ng中官员负责安葬。 朱元璋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諡昭靖,侑享太庙,诏命沐英长子沐春袭封西平侯,代镇云南。 六月初,朱元璋命令礼部为韩王、沈王、安王举行了冠礼,月末又命礼部为朱高煦与朱高炽举行了冠礼。 八月,朱元璋要求韩王、沈王、安王前往秦、晋、代、周、齐所在封国省亲,一为联络兄弟、叔侄感情,二为学习军务,为将来镇守一方打基础。 彼时,大明平定辽东不久,朱元璋认为仅辽王、宁王无法镇守辽东,这才将韩王、沈王也封了过去。 洪武二十七年四月,韩、沈两王受命就藩辽东开原、渖yAn,安王就藩陕西平凉。 於是,秦、晋、燕、齐、肃、庆、代、谷、辽、宁、韩、沈、安等十三塞王的格局就此形成。 这是朱元璋施行“宗王出镇,守边拓土”之方略的具T安排。 历史上,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後,为了给皇太孙朱允炆上位铺路,朱元璋把主要的JiNg力放在了处理可能威胁新君统治的勳臣身上。 以至於,他所规划的“十三塞王守边”之布局迟迟没能实现。 在这个时空,由於朱高煦的积极争取与暗中谋划,“英武似朕”的朱棣顺利成为了皇位继承人。 这便让朱元璋处理“有异心”之勳臣的方式,远b历史上要温和的多,不少在历史上被杀的勳臣活了下来。 毕竟,朱棣的治国能力与用人手段b朱允炆高明了太多。 而且他的赫赫军功摆在那,凭藉巨大的威严,他可以替朱元璋处理许多政事,甚至惩处勳臣。 有朱棣帮忙分担肩膀上的重担,朱元璋做成了很多他在历史上想做却没做成的事。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件事。 一是众塞王守边拓土的谋划得以实现。 二是与文武百官达成迁都北方的共识。 三是收复前朝(蒙元)岭北行省的战略布局进入实施阶段。 此外,朱元璋这几年特地对朝廷官制、爵位制、兵役制、卫所制等各种制度做了一番细微的调整与修补。 而且,他将其中一些g系重大的规定加入了祖训之中,命後世之君严格遵守。 例如,允许受封亲王的皇子去塞外或海外开疆拓土,且打下的土地纳入其封地范围,朝廷以“借贷”的方式为其提供粮草、军械等支持。 又如,禁止封地在大明境内的藩王cHa手地方政务,不准王府属官兼任地方职务,且此类藩王无诏不得擅离藩地,否则以谋逆罪论处。 再b如,勳臣若触犯律法,则罪加一等,但天子行仁道,允许视罪行轻重以爵抵罪,或缴纳罚金抵罪。 诸如上述增加的三个条例,大都是针对皇亲国戚、文武勳臣的规定。 故而,韩王与沈王对身为塞王的认知,要b原历史上更加深刻。 片刻後,众人的目光又重新投向了校场之上。 “左边穿青sE紧身衣之人,名为耿瑄,长兴侯(耿炳文)第三子,年二十九岁,作战勇猛,善用长枪。” “世子殿下领直隶校尉时,其人被调入校尉部任职,而後一路屡立战功,晋升为千户。” 见韩王与沈王对校场上的b斗看的入神,康平在朱高煦的眼神授意下对场上之人进行了一番介绍。 “右边穿暗红sE紧身衣之人,名为傅让,颍国公(傅友德)第三子,年三十四,善用大刀。” “其因罪被贬,承蒙吾皇陛下恩典,允许其戴罪立功,幸得世子殿下赏识提拔为亲卫。” “此後屡立军功,抵消罪过後,吾皇陛下念其心存报国之志,便准许其继续留在军中,其人於去年累功升为千户。” 听了康平的介绍,沈王皱眉看向朱高煦,疑惑道:“小王记得,前些年父皇陛下针对触犯大明律法之勳臣,施行了网开一面的恩典,傅让应该无需来边塞受苦才对,世子可知其中缘由?” “此事说来话长。” 朱高煦闻言,过去的记忆,开始在脑海中逐一浮现。 当年,他兼任直隶校尉期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检举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个别勳臣yu暗害燕王朱棣,好迫使朱元璋改立旁人为储君。 彼时,朱元璋大怒,下令诛杀蓝玉满门,剥皮而实草示众,其他参与此案的官员以涉案严重程度判为满门抄斩或斩立决、家人流放等。 蓝玉案结束之後,朱元璋顺势下了一道旨意。 “燕王次子高煦天资聪颖,文武皆备,可为王世子。” 不久後,成为燕王世子的朱高煦便奉皇命前往北平,开启了新一阶段的历练。 至於朱高炽,朱元璋以其“天生有脚疾,不宜立世子”为理由,下旨册封其为高yAn郡王,然後让其就藩。 朱高煦从小就有神童美誉,及至少年,待人彬彬有礼,如谦谦君子,更是深得朱元璋器重与赏识,武将与文官对他感官都不差。 反观朱高炽,不仅有脚疾,且身T过於肥胖。 朱元璋此举虽有废长立幼之嫌,但他的理由非常充分,让人很难反驳。 在当时,对於朱元璋的这个安排,文武百官皆不敢有异议。 毕竟,骄横跋扈的凉国公蓝玉刚被诛杀,聪明人都看得出来朱元璋杀蓝玉,是为了给燕王朱棣未来平稳继位铺路。 而朱棣对朱高煦的疼Ai与器重,b朱元璋更甚。 谁若对此提出异议,必然会得罪现在的皇帝与未来的皇帝。 所以,只要不是活腻了的人,都不会跳出来反对。 “自从洪武二十七年,凉国公蓝玉因谋逆大罪被杀之後,至今已有多名勳臣先後被废,而成为庶民或被赐Si。” 朱高煦略做思考後说道:“此等罪官之中,有人因恶贯满盈,罪大恶极,被判斩立决,家人流放,後世子孙皆不得做官。” 沈王追问道:“小王记得,有些罪臣被赐Si之後,父皇陛下命其长子继承了爵位?” “有这事。但凡高阶勳臣所犯之罪,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皇爷爷皆会网开一面,特别恩准此类罪臣自裁後由其长子继承爵位。” 朱高煦接着道。 “不过,继承的爵位必须连降两级,且不可再世袭,余子皆贬为庶民,三代人之内不可做官。此等继爵者若想重新得到丹书铁券,恢复世袭罔替之爵,除非再立足够的军功。” “原来如此。”沈王恍然道。 顿了顿,他又问道:“世子可知,降级袭爵是怎麽回事?” 朱高煦思索道:“若我没记错的话,凡受人蒙蔽而违反禁令的勳臣,皇爷爷陛下开恩,只褫夺了他们的爵位,免除Si罪,贬为庶民。” “他们原来的爵位,则由其後世子孙世袭罔替,但袭爵者必须经过考核之後才能继承爵位,且降级袭爵。至於非世袭的爵位,不存在降级袭爵一说。” “世子博闻强识,小王受教了。”沈王客气的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