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0 最后的疑问 (第2/3页)
时候带我回姬家?” 带有蛊惑意味的声音落在姬墨舒耳鬓,像一只蝴蝶,煽动着心底的欲念。姬墨舒正脑子浑沌,然后,那只蝶已经飞舞至她的唇边,轻吮着,在最后一刻,她呢喃着留下一句。 “很快了。” 承诺只轻巧便吐露出来,姬墨舒就着亲吻的动作把她抱起,径直往寝宫走去。期间女人一直舔舐她的唇瓣,吻缠绵往下,越过脖颈,扯开了胸襟,在一片白瓣中准确的吮住了那颗挺立的红蕊。 姬墨舒的眸子陡然变得深邃,她快步走到床边把苏娘放下,紧接着便压了上去,非常猴急。 亲吻密密麻麻如雨点,每当落下都会在皮肤上引起道道涟漪,她表现的就像一个信徒,虔诚的膜拜着那一身肌肤,亲吻抚摸,直到原本白皙的肌肤在手下逐渐染上了一层淡红,如绽放的桃花,随着双手拂过,花瓣还会敏感的轻颤摇曳。她伏在她的耳边,含住耳垂轻轻撕磨。 “哈……”苏娘的身体在撩拨下迅速发烫,她盘住姬墨舒的腰,提醒她下一步。她们早已不是情窦初开的小年轻,这种事早已熟练到称得上炉火纯青,褪去了当年的羞涩,只剩下激情与回味。当她盘住姬墨舒腰身的时候,姬墨舒也解开了腰带,握住自己的roubang主动把它送到该送的地方,再次合为一体,随之而来的便是激烈的碰撞。 姬墨舒伏在苏娘耳边低喘,苏娘亦是凑近姬墨舒耳边娇哼,她们都没有吝啬自己的声音,事实上她们都很喜欢听对方沉浸情欲的歌声。姬墨舒爱怜的握住两只随着冲撞上下左右打转的娇挺,把它们往中间挤,在苏娘急促的喘息中,她用力捏住肿胀的暗蕊。瞬间,苏娘双腿发软,猛地泄出一股热流。 热流烫的她倒吸一口气,她看着身下意乱情迷的女人,岁月没能在女人身上留下过多痕迹,但却让强势张扬的性子有所收敛,女人褪去了浮躁,变的温婉文静些许,她的发丝柔顺如瀑,直垂微卷,半掩的媚眼落在心间正如绕指柔般温暖幸福。 她情难自己,再次拥住她奋力挺腰,用尽了全力去疼爱这个独属于她的女人,她一个人的陛下。 当苏娘哆嗦着泄出多股热情时,姬墨舒低头吮住她饱满的胸房,在一片颠乱吮吸中回馈自己同样浓稠guntang的热情。 久违的房事叫两人酣畅淋漓,姬墨舒拥着苏娘躺在床上,享受着这深宫中来之不易的安宁。 想到出宫的事,姬墨舒扭过头看她,“这次回家,你猜我娘说了什么?”她故意卖了个关子。 “说什么了?”苏娘亦是来了兴致,玩味的反问道。 姬墨舒故作为难般叹了口气,“我娘说姬家绝后了,叫我劝你给我纳几门……侍妾。”话说着说着语气就变了调,她无奈看向落在腰间的手,那手骨节分明,还带着情潮的淡红,是非常漂亮的一只手,当然若是忽略这只手正在掐她腰间软rou的话。真不客气呀,怕是都给捏红了。 “所以呢,你此刻在劝我给你纳妾?”苏娘皮笑rou不笑的反问。 姬墨舒无视那越发危险的目光,继续踏足她的危险禁区,“你猜?” 呵……姬墨舒确实胆子越来越肥了,苏娘如此笃定,姬墨舒越发不怕她,甚至已经会反过来拿捏她了,她依旧似笑非笑,但眼神却越发危险,“那你想纳妾吗?”她把问题引到姬墨舒本人的意愿上,还装出一副“温和大度”的模样,仿佛只要女君一开口,体贴大气的妻子立刻就会纳个十八房小妾拱自家女君开枝散叶。 “不是有句天元中流传的歪诗吗?叫什么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陛下如此问一个天元此类问题真的想知道答案吗?” 这还用问?任何一个天元都会被坤泽吸引,包括她。还记得当初她并不认识苏娘,她们只是吃乳的关系,她还不是照样吃了,还无耻的喜欢上了。甚至是只有她自己知道的,当初她在情窦初开时试图不顾伦理去占有一位有夫之妇。 “好呀你,你真的想纳妾,这贼心就是不死。”苏娘扑到姬墨舒身上,“看来平日对你还是太好了,这不得榨干个百八十回呀,让你还有心思惦记外边的野花野草的,还有,这含羞草也假正经,蔫坏了。”说着,她抓着含羞草来回揉动几下,含羞草果然如她说的那般又精神起来了。 确实,贼心不死,惦记着呢。 姬墨舒笑的差点人仰马翻,她的陛下都快醋成一个包子了,她把人抱在怀里揉了又揉,当然陛下揉的是她的含羞草,她揉着陛下的大包子。 “哈哈哈,我的陛下,家花哪有……不对,野花哪有家花香。”她发现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忙在陛下越发灼热的眼神中改了措辞,“我这惦记着陛下呢。” “就会甜言蜜语,对了,此次去江南可发现什么异常?”打闹了一会儿,苏娘没忘正事。 姬墨舒点头,收起了玩笑正经道,“嗯,许多小商贩也一窝蜂去了,我猜应该都被那……给教唆了。现在那边盐粮供应有问题,药材也跟不上,仅靠那点驻军,若他们真的别有用心教唆一群人冲下来怕是不好。” 虽然她没说是谁教唆,但从姬墨舒眼中隐隐若现的失落与懊悔还是能看出来,苏娘抱着她,斟酌了片刻,还是把这些日子朝堂的事情和猜测说与她听,“现在那些大臣都在上奏要求我增兵派粮的,但我没有答应,我大致能猜到他们纷纷上奏的原因,这次暴乱若说天灾是起因,那结果至少七成是人祸。” 前不久顾婉约和派过去的官员传了些消息回来,有灾是真的,严重亦是真的,只是这份严重她持怀疑态度。正如那些大臣被她问的哑口无言一般,百年难遇若总是出现还叫百年难遇吗?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其中原因怕是只有某些囊虫清楚。 豫商在蓝国绵延上百年,断然不可能所有人都只想一辈子当商贩,当初太祖皇帝把盐令交予豫商,既是有意提拔,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她登基后兴百业,因为姬家和苏家的关系豫商得到空前发展,无形中让这个隐患越来越大。本想着通过限制商贾入仕和剥离姬家苏家与豫商的关系来平衡,可没想到他们比她还着急,居然直接点爆矛盾。得知几大盐商掺和其中,在灾区暴乱的地方盐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西北能闹成这样想必少不了盐商的推波助澜。 “冲下来也得掂量一下自个儿的能力,难不成靠一群食不果腹的暴民?那群囊虫占的便宜少了就觉得吃亏了,这些年为了压制士族,我提拔了许多寒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