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本纪_海内风物篇-日落西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海内风物篇-日落西山 (第2/2页)

    由此就衍生出了无数置产、安养、医疗、慎终、还愿等相关需要,背後牵扯的更是难以度量的庞大利益。

    Si人的钱总是好赚的,等Si的人也一样,若手头还有闲钱,谁不希望最後的日子能过的舒心,日後能有个寄托。

    景区就藉此大作文章,推出各式各样的明日蓝图,以信仰为名大赚黑心钱,虽然至此早已脱离了山民原本的文化脉络,也和现有的传承无关,但终归是让人看不过眼,也难怪山民普遍不待见景区那些业者了。

    现在提到西山,最多人想到的就是落日晴壁。

    落日晴壁是景区内一座面向西方的黑sE天然石壁,壁面笔直高耸,平整如镜,石壁前的景观台正对着西方云海,是景区中观赏日落最好的位置之一。

    山区高冷,每到冬季时分,Sh润的雾气浸染壁面,反覆凝结後便会形成如镜般的冰晶墙面,晴朗无云时,落日的余晖倒映壁面,站在景观台上,就可以看见夕yAn相互辉映而下,如落日归乡。

    届时整个观景台也会因为光线的反覆折S而显得通透明亮,再对b四方入夜前的晦涩Y暗,站在其中,宛如极乐世界,彷佛置身天国。

    以西山行为发想概念,各财团慢慢架构出了一套自我专属的行销T系,划分阶层,设定代言人,直到今日,大一统的西方世界概念已经变成主流,而真正的西山,也在财团的误导下渐渐成为不可言说的存在,就此隐没在云海深处。

    对於山民口中的西山,真正的日落之地,我是好奇的。

    或者说,能探访西山本来就是我搬到山海镇的主要目的。

    在长辈画师的说法间,眼前这个看似sE彩斑斓的世界其实缺了一种称为‘无sE’的基础sE,这个颜sE无法用任何方式诠释,也很难在画纸上重现,除非亲眼看见,否则绝对无法理解。

    若要简单描述,无sE不是透明sE或白sE,一般我们在画纸上看见的从有到无,严格来说应该是从有sE到白sE,是假白sE为sE,而不是真正的有sE到无sE。

    无sE不能单独辩识,必须在其他颜sE作用下才能意识其存在,表现於画上,据说无sE能让原本的画作产生空间之上的跃动感,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能让画”活”过来。

    画Si容易画活难,也是缺了这一sE,所以世间画作通常只能止步於栩栩如生,而到不了真正的形似神活。

    多说一句,形神皆活是不可能的,那就不是画形而是造物了,那是所有以师为名者皆不可逾越的分际。

    神活,这应该就是一个画师最终的追求了,对於无sE,我是怎样都想看看的。

    目前已知唯一存在天然无sE的地方就在西山,这也是我心心念念想走一趟的原因,至於到今天还没出发,一方面是作画的功力还不充分,目前我也只到”画Si”而已。一方面也是被师长严重警告过了,所有沾染过无sE的东西都可能是活的,既是活物,就会有难测的想法,如果不想被自己活过来的舌头噎Si,出发前最好多做考量。

    最後,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去掉景区的包装後,西山的真实形象的确变得更加暧昧难明,除了一条盘山道,基本上没得到什麽有用讯息。

    在山海镇多年,什麽稀奇古怪的都见过,许多人在我眼里连个人都不算了,但即使是镇里年纪最长辈分最高,在我看来最神秘莫测的耆老陈伯,问起时也只是自嘲的笑了声,都是些上不了山见不得世面的人,哪有什麽可说的。

    今天一如往常的背着画板准备上工,站在界桥,视线随着逝水的上游向西方远处延伸,云深之处,山影幢幢。

    关於山,在西山境内有两句流传最广的俗谚。

    你在看着山,山就看着你。

    山里什麽都有。

    如果这样,若是这样,那麽,只要我一直看着,早晚总能相见的吧。

    我轻声询问。

    山风无声,唯有枝叶摇曳,宛若美人回眸轻笑,转眼消逝无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