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 10 章(正中下怀) (第1/2页)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方既清才下值,身上还穿着官服。他手里握着两册书,踏入姜家书库后,径直向西。 沿途,书架整齐林列,直冲屋顶,其上天文地理、医史兵易、百家学说、神鬼志异……浩如烟海,这是姜家最珍贵的财富。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姜屿坐在正中书案后,手中握着一册五行机关之书,闻听开门声,方才抬眼,放下书,“师兄。”幕僚庄含坐在左侧书案后,亦起身见礼,“方大人。” 大邺胡风盛行,尤其胡服简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百姓,常见于街市。姜屿少年时打马游街,也常着胡服,如今却偏爱独有风骨的广袖交领长衫。 屋中暖,他只穿了一件薄衫,坐在书案后仪态并不如何端正,甚至有些懒散。但是风流蕴藉,不减其兄。 方既清走过去,将手中书册递给姜屿时,扫了一眼书案上的玉玦和书,书上还有姜岑的笔注。 “劳烦师兄。”姜屿接过书,放下一册,展开另一册。 “此书第五十二页,有记载,魏室高帝得番邦进贡和田玉,命工匠以玉形雕琢成玉佛,角料有三,雕成玉玦一枚,挂坠一枚,大小玉珠数枚。” 姜屿翻至此页,对比书上的记载,形制确实是同一枚。 “另一本书中第三十五页,有记载,魏室平帝将玉佛并其余佩饰作为生辰礼赏给了四子河间王魏嵩,河间王甚喜,常佩玉玦。”“其后乱世,战事吃紧,充作军饷。” 方既清徐徐道来,庄含继他之后,道:“乱党招供,他们刚从一行商手中发现玉玦,正在追查玉玦来处,便教金吾卫抓捕。”“他们说,行商交代,只花了三百两便从人手中买下玉玦。”“看来……” 方既清肯定道:“有人无意间找到了河间王遗失的那笔军饷。” 战场上瞬息万变,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影响战局。 当年,河间王长子魏元丰与姜岑多次交锋而失利,为求胜,甚至不惜以能够扭转战局的数十万军饷为引,只为诛杀姜岑。姜岑奉命阻截军饷,全军覆没,军饷却不翼而飞。魏元丰失算,此战致使河间王一系无以为继,最终溃败。 瀛洲城一战后,秦军也找过这笔军饷,但无人知姜岑将军饷藏在何处,是否留下线索,所以一无所获。至今已有十三年,第一次出现与那笔军饷相关之物。 “若乱党招供之言属实,拿到玉玦之人恐怕并无势力。”庄含分析:“那笔军饷钱物巨大,官银有印,纵是起贪念,也不敢拿出来花用,倒是转卖,很可行。他不可能悄无声息地一次全都取走,大部分财物应该还在原处。” 姜屿放下书册,拿起玉玦,指腹摩挲如脂如膏的玉玦表面,“亦有另一种可能……” 方既清沉稳道:“主人取走,下人私昧。” 但无论何种可能,玉玦是目前唯一的线索,他们只能顺着玉玦找下去。 堂中香篆袅袅,静了片刻,方既清道:“我要去岳家接人,先行告辞。” 姜屿随口道:“那日偶然见施家门前有马车,原是嫂夫人。” 方既清为人认真,说道:“施家并无他客,我夫人骑马,马车应是施家二娘所乘,她前日回的娘家。” 姜屿捏着玉玦轻轻敲击书案,伴随着清脆的声音,笑道:“那是我瞧错了,不耽误师兄,师兄请便。” 方既清离开,庄含忽然想起一事,说:“昨日我打听了,陆家是有一位未嫁的娘子,不过才年方十四。” 姜屿不甚在意,拿起先前翻阅的书,继续看。 庄含见他如此,只得消了继续说的心。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施老夫人板着脸,气呼呼地瞪着面前的施晚意。 齐筝轻抚施老夫人的胸口,劝道:“母亲您消消气。”随后,她又转向施晚意,好言好语道:“二娘,宋嬷嬷不是说要砌炕,哪有那么快砌好,你再多住几日,何必急着回去。” 施晚意笑道:“大嫂,只要多使些钱,莫说一日砌炕,房子都能盖起来。” 施老夫人听得恼火,阴阳怪气道:“你外放几年,有钱豪横了,娘家这偌大的宅子都要装不下你了。” 施晚意哭笑不得,“娘~您想多了。” 一旁,施春浓摸不清状况地附和:“就是,陆家再有钱,能有咱家有钱吗?” 齐筝虽然也不喜欢陆家,却说了公道话:“陆家门楣虽然比不上那些个大世家,底蕴还是有的。”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施老夫人见她一说话就带偏别人,气道:“你闭嘴。”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施老夫人转头,对施晚意不容置疑道:“我不准你回陆家,今日你还要忤逆我不成?” 施家父母就是纸老虎,根本拿儿女没有办法,兄妹三人对父母是各有法子,屡试不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