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少年初长成(1) (第2/3页)
脱泷所留下的权力真空是巨大的,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也是波涛汹涌的。皇帝在这时终于感受到了权力的滋味,手握权力的当天立刻就把脱派残余全部踢出权力中枢,换上了脱派的反对派京党,同时又把自己人安插在了一些重要职位上,比如说枢密院枢密使,中书省的中书令,而他所谓的自己人,在皇帝的五年皇宫生活里,无非就是一些外戚和皇亲,这些人相比于朝臣的腐败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相比于脱泷的霸道他们更跋扈,也更希望皇帝突然的死去,真可谓是刚出龙潭又入虎xue。 这后方忙着争权夺利,前方战事吃紧,后面高官歌舞升平,前面战士出生入死,这景象亡国不远矣。 到太初六年冬,江南起义军已经基本控制了江南全境与江北的大汗政权分江对峙。进展的这么快而顺利,主要是因为朝廷军队军心的丧失使得纷纷投降或归降。大汗朝廷的将领要军饷要不来,要援军要不来,要物资也要不来,任何请求就像是石沉大海,以至于将领们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梦里寄的急件,让他们产生了一种错觉,就好像在这小小的军营里才是这个国家的全部力量,到最后将领们都觉得好像对面才是正规军,自己倒像是在打游击。而且这仗打来打去,打的将领们和士兵们都很迷茫,都不知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战斗,连信仰都丢失了。 太初七年,江南起义军不满于分江而治开始跨江进攻北方诸省,自千年前始皇帝一统天下以来,盘踞一隅便不是大丈夫所期望的,甚至这种安于现状还会被人耻笑,所以后代之君没有一人把自己的梦想定位分庭抗礼,都是天下寰宇尽归我手。 进攻江北的进展也很快,江北的民众都很欢迎起义军的进驻,都认同起义军和朝廷不同,会带领他们走向全新的开始,民众纷纷上街相应,甚至还有勇士带头冲进总督府或各地衙门去生擒总督等大官,但他们的行动往往得不到期望的效果,因为大官们总是能跑在他们行动的前面。 江北各省很快就被起义军攻破,京城的皇帝一开始还在挣扎后来看大势已去,也只能收拾收拾宫里值钱的东西就往塞外逃去,逃跑的时候他本想把传国玉玺一起带走,因为太祖皇帝入主中原时就听说传国玉玺是中原两大仙器之一,另一个是九州鼎,玉玺对历朝皇帝来说不仅是正统的象征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防具,据说是大秦时天下开始出现修行者,天有所感赐下的此物,为人皇保身,但同时历代皇帝也因此不会有太高的武功傍身,因为玉玺会自动的打散体内的真气,把境界永远的限制在后天之内,可能这也能体现上天所追求的公平。除此之外,大秦皇帝发现用传国玉玺加盖的官职任书,所上任的官员都会得到一些护体罡气,卸任时又会自动消失,这种护体罡气的强弱又跟皇帝对天下的掌控力度和民心有关。 但是大汗皇帝发现这个传国玉玺带出不去皇宫,捧着玉玺跨过宫门,手里的玉玺就会立刻消失,皇帝试了很多次,每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跨过宫门玉玺即消失,再出现便会在大殿的桌子上,皇帝只能放弃,狼狈的往漠北逃去。 同年,蒲杰身处的淮南省清水县郊外却一片祥和,因为这里地偏还没有军事价值,所以历朝历代的战争都很难波及到这里,也正因为如此这里的人也很少接触外乡人,才保留了如此纯真的心。 蒲杰所在的山,没名,要问当地人,最多也是支支吾吾的说句青山,后来蒲杰把他称作春秋山,谓之在此山中度过余生见山中的春秋变化,在山顶蒲杰早已经请人搭了个能看得过去的院子,到山下也修出了一条小路,看得出不是精心修的,倒像是随意的拿棍子扫出来的。这些年来蒲杰经常下山去看望那个孩子,随手还会带上山里的野鸡什么能见的野物,说是看望,其实也就是远远的看上两眼,然后在门口放下野物就离开了。家里人对这个孩子也挺好的,经常能看到本家孩子跟路寻在院里一起玩,穿着一样的衣服,踩着一样的鞋,吃的蒲杰看不见,但他觉得也不会太差。本家人看到院子门前时常有的那么几个野物,虽然从来没看到人,但也能猜到是谁放的。 更多的时间,蒲杰还是花在了修行上面。半步宗师跨向大宗师,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于向天借道,借道这词光是听着就很飘渺,就更不用说要自己实际cao作了。但蒲杰在修行方面还是极有天赋的,在反复琢磨反复验证失败中,终于在这一年找到了自己的道,掌道,若说其所归的大道,便是体道,而路远修的是器道,二者道不同,但无高低贵贱,道的强弱主要看的是人修行的程度和对道的理解。 太初七年秋的一个下午,春秋山附近的天空没有太阳,被乌云遮住,四周变得一片漆黑,冷风吹的狰狞,仿佛要有一场大雨来临,家家户户早早的回家,关好窗户,歇着了。这时,上空出现几道游雷在翻滚,发出的光芒几乎照亮了整个天空,这是雷劫在酝酿。看似雷劫很恐怖,其实劈的是道不是rou身,也就是上天简单的考验,看看这个人是不是有资格入境,没渡过的会被上天打上烙印,这辈子可能再无望踏进大宗师境。蒲杰对道的理解强也很幸运,成功渡过雷劫,迈入大宗师境。 因为地方偏,负责编写天地榜的天机阁的探子在一年后才得到消息。此时的天下也已经换了主人。江南起义军进京了。 太初八年,起义军的大部队没费劲便进了京城,民众在道路两旁欢迎着他们,嘴里的赞扬混在一起听的混乱,民间还有段歌谣唱的是对起义军的期待,“开城门,迎南王,南王进城不纳粮”南王既是起义军首领朱检。抱着美好的期望民众奋声呐喊万岁。次日,朱检也就是当初路远在江南遇见的那位在皇宫正殿登基,改国号大乾,年号新皇。 新皇帝刚登基的第一件事便是封赏有功之臣,而且他也没有忘记路远,追封路远为大国师,定国王世袭罔替,食邑万户,这是皇帝在封赏中册封的唯一一个异性王,但朝臣谁都知道,路远家被满门抄斩了,没人会来京城领这份封赏,所谓的追封无非都是封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