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下山历练时(6) (第1/2页)
回到六扇门衙门,新的一年也没什么事,继续跟着赵虎巡街,处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官府那面还在忙碌着王府的建设,一切跟去年一样,就这样的过了三年,这三年路寻都会回到春秋山上过年,每次都会为蒲婉买些胭脂水粉,最近几年还会给她带点首饰,头簪什么的,路寻也舍得花钱,买的都是些精品物件,虽然少但是样样精,自从那年得知师父爱喝茶后,年年还会托关系给师父捎上上好的茶叶。这三年路寻还是没碰到昭哥,但他听到个关于王钧昭的一个好消息,他破入宗师了,现在是正三品衔挂禁军副都指挥使职,但专职还是皇帝近卫,前途无量。 虽然路寻带回去的多,带回来的东西也不少,有蒲婉送给他的香囊和拿他买的丝绸自己做的衣服,还有师父特意给他配的修炼材料。路寻说过蒲婉,都是先天境的人还在做这些活不应该,太费时间了,拿着丝绸找人做就好了,蒲婉回了句“我愿意”,路寻语塞,只好任由她做了,只是之后就很少买丝绸买的都是成衣,因为这,蒲婉还说他是不是嫌弃自己的手艺,穿出去丢人了。蒲杰在一旁边看边乐,时常还挑拨两句,属实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新皇十八年春初,淮王府终于竣工,巡抚题报“淮王府第工竣。原估六十万,今止用其半,而规模宏丽足壮维藩。”,皇帝看后,龙颜大悦,擢升淮南省巡抚为从二品回京复旨,剩下的大小官员也各有赏赐,省了三十万两,那可是抵得上几万人的军队一年的军饷,皇帝怎么能不高兴。随后淮王也奉旨从京城赶往封地。 十八年夏中,淮王一家人才晃晃悠悠的来到淮南,满城的官员出城迎接,六扇门也有保护重要官员的职责,自然也出城迎接,保护王爷的安全,但他们也算开了眼,淮南王不愧是皇帝最小也是最宠的儿子,身边护卫众多,连宗师都有一个,简直跟六扇门的配置不相上下。但是虽然皇帝很宠他,可皇帝更看中的是才华,他大哥早早的就被立为当朝的太子,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当年也跟过父亲打天下,皇帝也把他大哥当作接班人培养的,他自然是没戏了,宠归宠,封还封。 王爷到地也没闲着,四处逛,一个月后就告知六扇门说要到郊外玩。也难怪,以前被困在京城除了读书就是读书,也没什么好玩的,现如今天高皇帝远的,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只是该走的程序还是该走的,该打报告的该是要打报告的,但王爷都是先斩后奏,也没人说他什么。 告知六扇门就是程序中的一环,因为六扇门不仅起到保护的作用,还起到人尽皆知但无人提起的监视的作用。 这回前往孙思成只带了路寻一人,一是因为路程远六扇门衙门不能没人值班,况且最近官府衙门正在集中处理堆积的案件,难免会有需要六扇门配合的地方,二是因为相比于路寻,孙思成更放心让赵虎一人主事,三是他想带路寻出来见见世面,殊不知路寻那可是京城都去过的人,四是他本人必须去,这是规矩。 王爷这次要去的地方是个风景秀丽的湖泊,远处有山,近处有水,天空近处淡蓝,远望泛白,这种地方在江南还是很多的,但是对于王爷这种在北方长大的人就显得稀奇而美丽。王爷预先租了个画舫,不大,但极尽奢华,平常就是给那些公子哥游山玩水,附庸风雅用的,自然建的极好。 王爷领着家眷一一登船,随后的是家丁和护卫,尴尬的是王爷好像并没有想要邀请他们一起登船的意思,路寻倒觉得也好,船上一个人也不认识,在边上站着,可能比现在还尴尬,还不自在,但他还是偷偷的瞧了孙思成一眼,孙思成也没觉得有什么,他还是很理解的,六扇门在这帮王爷眼里跟个丧门神一样,要不是出城非要告知六扇门同行,可能连这一路都不会叫他们。 路寻两人都没有不高兴,相反都很自在,反正船里还有个宗师在场,也不能出什么事,毕竟天下还没有哪个大宗师会闲到亲自下场搞事,再说太平年间天下武者也不会对皇家有太多的敌视。两人看不远处有几个老头子在钓鱼,觉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便靠过去想闲聊天,但人家看到他们身上的官服,可见的就变得不自在,说话都不连贯。 孙思成也没为难他们,要了两个闲杆,坐在一旁自己钓去了。路寻上次钓鱼还是在去京城在船上钓浪的时候,如今再有机会钓鱼,心里想着定要一雪前耻大显身手。 可是正在路寻钓着的时候,他突然感觉远处已经好到湖心的画舫好像有什么异样,他连忙摇了摇孙思成,待得孙思成抬头望去,画舫已经明显的在下沉,他们知道画舫出事了。 还没等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