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雪白的星星 (第1/1页)
这天傍晚,天气晴朗,风从东边吹来,彷佛秋天还没有完全走远。送子鸟的孩子们才刚从学校放学回来,院子里已经摆好两张大木桌,林利站在其中一张桌边,用着不容置喙的语气吩咐阿火帮忙达叔拿椅子。 而小白,就坐在yAn台的藤椅上,静静望着天sE,手里握着一张白纸,白纸上写着一串字: 「医院很大,他说我可以在里面帮忙照顾动物。」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麽不开心。或许是这几天大家对他太好了,让她心中那种隐隐的拉扯与迟疑变得更加明显。 「你还在想那位院长爸爸吗?」小乐坐到她身旁。 她没有太用力地打扰,只是陪她一起看天上的云。 「他人很好,讲话很温柔……」小白低声说,「他知道我是白化症,还说那是很特别的T质。他一点都不怕,还说我像雪。」 「你就是雪啊。」小乐笑起来,轻声说:「你是我们家的雪小白。」 小白不语,只将那张纸r0u起来,又摊开。 「我只是……」她低声说,「以前被mama抛弃的样子还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中,我真的可以那麽快就得到幸福吗?」 她握紧拳头,「那我现在离开,是不是又是被丢掉?」 小乐怔住,然後毫不犹豫地抱住了她。 「不是的,小白。」她的声音柔软却坚定,「这次是你选的,是你自己要出发的。你不是被丢掉,你是被接走、被期待着。这是很不一样的,你也有自己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 小白没有哭。她只是轻轻靠着小乐的肩,让那句话慢慢温暖x口。 几个月前的一个午後,小白因为回诊,被林利带到市立医院。 候诊区里哭声不断,孩子们紧张地拉着父母的手。 小白却独自坐在角落,怀里抱着笔记本,静静地画着。她的发丝、睫毛淡得近乎透明,整个人像一块静置的雪。 李院长刚从儿童大楼的会议室出来,路过时被她x1引。 他蹲下身,好奇地望着她的本子。 「你画的是什麽?」 小白抬头,眼神安静得不像这年纪的孩子。她指了指纸上那只小狗,又看向对面正哭着的男孩。 「给他看的。」她低声说,「狗不怕打针……如果他看见狗,就不会怕了。」 李院长一怔,心口微微一震。 「那你呢?你不怕吗?」 小白摇头,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属於这个年纪的冷静: 「我很习惯了。怕也没有用,哭了也不会有人停下来。」 这句话,像一根针,深深扎进他的心。 李院长望着她半晌,才缓缓笑道:「你很勇敢。」 小白没有再说话,只是把那只狗的眼睛涂上深黑。 片刻後,林利喊了她的名字。 「小白,轮到你了。」 她应了一声,抱着笔记本起身。李院长目送她走远,才随口问了护士一句。 从那一刻,他才知道——这个孩子不是和家人来的,她来自育幼院。 那天晚上,他久久无法入眠。脑海里不断浮现那句话: 「哭了也不会有人停下来。」 他想起自己曾在国外照顾过的一名白化症孩子,那孩子最後成为动物行为学家,用同理心去倾听生命的声音。 而这个nV孩,眼神b任何人都要安静,却在无声地守护着别人的恐惧。 那时,他第一次想——或许,她值得一个能停下来的家。 第二天下午,李院长来了。 李之长—他穿着简单的衬衫与宽松的长K,银白sE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双眼炯炯有神。 林利将小白的资料与疫苗记录交给李院长,语气如常客观:「小白的视力需要特别留意,户外活动请务必注意防晒。她的学习力极佳,也是一个特别的nV孩。」 「我知道的,这里的孩子都很特别。」李院长的声音如午後yAn光,「白化症不是缺陷,只是稀有。我曾在国外照顾过一位相似的孩子,他最後成为了一名动物行为学家。」 孩子们轮流与小白道别。 阿火拍了拍小白的肩:「如果以後有学校作业很难,可以寄给我,我会帮你写。」 小白破涕为笑:「你都不会写自己的吧!」 「嘿,我可是曾经在数学小测验得过五十分的人。」阿火嘻笑。 小乐走过来,递给小白一个小玻璃瓶,瓶里装的是她从海边捡回来的沙子与一颗鹅卵石。 「这是那天我们一起去的那片海滩。」她淡淡地说:「带着它,就不会忘记你来自哪里了。」 小白捧着瓶子,点点头。 最後,她转向林利,小心翼翼地问:「林老师……我可以抱你一下吗?」 林利微微一愣,然後弯下腰,不着痕迹地张开手臂。她的动作不像其他人那样自然,却足够让小白安心地依靠。 「如果试住不好的话,就回来。」她低声说。 小白点点头,然後转身走向门外的车子。 她没回头。 因为她知道,那道门永远为她开着。 这晚,林利站在厨房,手中正把剩下的碗筷收拾好。她望着空掉的一张椅子,那是小白平常坐的位置。 「一个又一个……」她喃喃自语。 达叔在她背後开口:「他们都会记得你的,林利。」 她没有回头,只是冷冷地说:「记不记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不能活得下去。」 「你一直都这麽说。」达叔微笑:「但我知道你会在意的。」 林利静默片刻,然後低声说:「那孩子……真的很白,很脆弱。」 「但她也很亮,对吧?」达叔轻声道,「雪白的孩子,就像夜里最明亮的星星。会走,也会回来。」 林利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收起最後一只碗。 这一夜,送子鸟又少了一个孩子。 可孩子们知道,他们并不会遗忘彼此。 因为这个地方,不是他们被留下的地方,而是他们被记得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