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失乐园Ⅰ (第2/4页)
定以后自己一个人去退税。 倒不是对肖基本身有什么不满,只不过是希黎不愿意让尤利娅知道,肖基没有保护他,那样的话,尤利娅就不得不出门陪他一起去。 娼妓寮子的生活把尤利娅养得好像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她害怕走出娼妓寮子,害怕娼妓寮子外面的世界,如果不是必要的话,她一步也不会踏出那个困住她的地方。 希黎并没有真的被打劫过钱,他总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一上车,就把装满了钞票的信封贴在座椅的底下,书包里只有一些零散的小钱,不会超过五十,但也不会低于二十。 那是在一次被打劫的经历中学到的,那些人翻遍了他的书包,却没有找到多少钱,于是——他们把他的票据全部扔到了车窗外。 通常的情况下,希黎会刻意地选择坐在穿着红色的女人旁边,他会戴一顶普普通通、有些破旧的贝雷帽,把自己弄得灰扑扑的,那让他看起来更不显眼,更像那女人的孩子。 根据儿童和妇女权益保障法案的规定,私生子和yin荡的女人——从事色情行业的女人、偷情的女人、luanlun的女人、宣称被强jianian的女人、不结婚的女人、女权主义者们都必须在自己身上佩戴红色作为标识,他们必须让别人远远一眼就认出他们的身份。 希黎不知道这条法案保障的是谁的利益,他自己从来没有获得过佩戴红色标识的好处,相反,他经常因为佩戴红色标识而受到霸凌。 在他五岁的生日宴上,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礼物——就是这个红色的小书包。 它真是一份很好的礼物。 因为它是可以随时随地脱掉的。 谢天谢地,希黎可不希望他的mama给他一件——像别的孩子得到的那种礼物,跟他一样出身的那些男孩子们,他们跟他们mama一样身上穿的那种东西。 希黎曾看过一本,世界名着还是什么畅销书的开头,当那个yin荡的、背着丈夫与人偷情的女权主义者从台阶上走下来的时候,她把红色的兜帽从头上摘下来,昂着头,把雪白的胸脯挺得高高的,面容上显露着轻蔑的微笑,她把她的红色羞耻标记当作是一种勋章,那鲜红的颜色在阳光下闪耀,那作者写道:“妇人们从下方看到她的神情,她们惊叫着:‘看呀!她是多么从容!多么勇敢!那耻辱的红色印记没有击溃她,她真令人钦佩!’” 真是见了鬼。 希黎敢保证,能写出这破烂桥段的作者,他绝对没有穿过红色的衣服,他也从未认真地打量过一个yin荡的女人。说不定他写下这些东西的时候,他正在他不知在哪个犄角旮旯的小破房子里,满地的废纸、满地的草稿,也许他刚撸完一发,jingye射得满地都是,他根本没出过他的房门,当他用他黏糊糊的手指夹着烟,在草稿纸上奋笔疾书——没错了,那就是他写下的文字。 或者那是一个身居官邸的作者,善用煽动性的标点符号和华美的语气,去描写一场浩劫。 假如那作者肯睁开眼睛,看一看这世界,他应该发现他的谬误。 那印记从来不是鲜亮的红色。 它们是暗红色的,黏糊糊的,好像公共厕所纸篓里被丢弃的、散发着月经的腥臊味儿和臭味的yindao卫生巾——没有哪家布料工厂肯花费自己的流水线精密织造这种耻辱的东西,它们只配在哪个肮脏的小作坊里,由那些染满了性病,下体溃烂流脓到无法接客的淘汰妓女们,把那些麻布和粗棉布投放到糊着黑色厚垢的油桶里,她们会用一根小树枝搅拌着油桶里的汁水,那就造成那些布料的颜色绝不会均匀,它们总是有些地方稀薄,有些地方过于浓稠,东一块、西一块,像杂种狗身上的花纹痕迹。 当你穿着它们走出家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道德审察员,人们阴鸷的眼睛盯着你的一举一动——不是所有的街道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他们总有办法把一个yin荡的女人和她肮脏的小杂种赶出他们居住的社区。 这其中好像是有什么约定俗成的关联。 一个佩戴红色标识的男人会赢得人们的敬重——他可能是个潜在的杀人犯,也可能是个女权主义者,总之,一旦他做了什么坏事,比如说杀了什么人,又或者强jianian了很多女人,那就百分百意味着他的母亲是yin荡的,他们会把她的底细翻个底朝天,摊开晾晒在阳光底下。 如果那位倒霉的幸运儿对付的是身穿红衣的女人们,那么我们的媒体就会极尽所能地夸耀他的功勋——看看吧,一个yin荡的女人将给社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即使在红衣女人的内部也丝毫不太平,偷情的女人们瞧不起不结婚的女人们,女权主义者厌恶从事色情行业的女人,不结婚的女人们又憎恨女权主义者们……但总之,被强jianian的女人一定处于这个圈子的最底层。 真不幸,要是希黎上车的时候,发现了这样的女人——这种女人在人群中总是显得相当打眼,她们对她们被迫要穿的那身红衣服感到不安,双手总是紧张又颤抖地扣在双腿的膝盖上坐着,任何来自男人的碰触都叫她们惊恐。 希黎不会跟这样的女人坐在一起。 倒不是希黎有什么政治不正确的歧视心理,而是因为——太麻烦了。 希黎曾在公交车上遇到过这样的女人。 那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看起来比希黎也大不了多少,她把红头巾拢住头发,那棕色的长发像是阴影一样遮住了她的面庞,她的面容苍白憔悴,嘴唇上看不到任何浓艳的颜色。 麦克乔莎夫人跟着她一起上车,当那女孩被指引着坐到希黎身边的时候,她不知所措地嗫嚅着嘴唇,好一会儿,她才低下头,把自己的脸深深埋藏在红头巾下,静悄悄地坐到了希黎旁边的座位上,她只把自己的小半边屁股坐上去,好像生怕希黎有什么恶性传染病那样,小心翼翼地尽量离他远一点儿。 希黎知道她的想法。 有两个女教师,希黎忘了她们叫什么名字,好像一个叫做乔丝,另一个叫做娜塔丽莎?那可真是两个令人着迷的姑娘,她们的头发像漆黑的天幕一样,她们的笑容像是天幕上的星星,她们的眼神,一个温柔得像水,一个明亮得像月亮,当她们再次来到教会学校时,希黎鼓足了勇气,他假装他是个淘气的孩子,玩足球玩得淋漓大汗,那么甩掉书包就显得顺其自然了,他假装自己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就像其他那些贫民窟的孩子一样,他试探着接近了她们。 希黎忘了他们那天聊到了什么,好像是番茄果园的种植技术,又或者是什么香水的事情,总之,那两个女教师对他赞不绝口,她们夸他既聪明又有礼貌,还很有天赋,到了傍晚,她们该走了,啊,当希黎的老师拎着希黎的红书包走过来,喝令希黎应该遵守规矩背上它时,她们惊吓地张大了嘴巴,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再跟他说一句话了。 长久以来,人们对希黎的看法总是那样的:一个粗鲁、庸俗的,毫无是处的小崽种,肮脏得像泥坑里的蛆虫,浑身散发着恶臭。 他们才不会管他是不是刚被人推进水沟里,是不是刚被人绊住了脚,摔伤了额头和脸,他们永远只会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